5月11日,在梧州永新嘉利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建的无水常温染整自动化生产线基本调试完毕,工人正在检测刚下线的布匹成品。 祝琳 摄
梧州日报记者 祝琳 通讯员 甘露
“印刷真的实现无污水排放了!”5月11日,在梧州永新嘉利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来自江苏昆山的技术考察团成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近段时间,从全国各地来永新公司考察的团队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无水印染”设备的真容。
传统印染离不开水,加上长期粗放式发展,使得印染行业成为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代名词。作为我市一家长期致力于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的实体经济企业,永新嘉利印染有限公司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传统印染工艺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和污水的高排放,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永新嘉利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赖立志对印染行业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早在五年前,赖立志就意识到传统印染行业必须走升级之路。他结合永新嘉利公司的资源和优势,与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始了无水印染项目的设计研发。研发过程中,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投入研发经费逾3000万元,研发实施节水、节能、减排等清洁生产新技术,并把企业打造成无水印染项目的实验基地与生产基地。
从去年开始,永新嘉利公司陆续上马无水印染新设备,新增自动化无水染色机组及染剖布机、高效前处理机组、双锭组高速电脑加弹机、整理机等配套设备,建设一条年产化纤纺织物2500吨的无水常温染整自动化生产线。该项目现已基本完成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建成后预计年产2500吨化纤染织物,年销售收入1740万元,企业新增利润约200万元。
记者走进永新嘉利公司车间看到,与传统印染生产线用水量大、污水排放多、生产效率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上马的无水印染设备实行机械全自动化生产,生产过程只需几名熟手工人操作,生产环境较为整洁,项目节能效果显著。“我们做过测算,传统工艺生产1吨布用水60~80吨,而无水印染设备生产1吨布只用水约700千克,节水率达90%以上,用电量、用煤量也大幅减少,项目总计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86万元。”赖立志表示。
在无水印染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只需在电脑上简单操作,洁白的布匹经过前处理、烘干、染色、定型等多道自动化工序,被染制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成品布匹,生产过程除勾兑色浆外几乎不用水,实现污水零排放。赖立志介绍,无水印染采用新型纳米材料色浆,配套使用无水印染装备技术,克服了传统浸染工艺必须进行漂洗,从而造成大量污水产生的工艺缺点,是印染行业的一项巨大创新变革,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印染环节无水化和零排污已成为现实,这可以看作是印染行业进入‘工业4.0’的一个标志和未来发展方向。”无水印染项目设计师翁后科告诉记者,无水印染技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与能耗,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可为行业实现清洁生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梧州印染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看到崭新的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赖立志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在上下游的企业都很看好无水印染技术,纷纷来到梧州考察或寻求合作。新设备投产后公司年染色能力将超1万吨,将打响梧州印染行业的新品牌。”赖立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