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高龄的老书画家徐溥穆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练习书法。
庞广蛟 文/摄
在岑溪市民兴三街窄窄的小巷里,90岁高龄的老书画家徐溥穆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练习书法。不一样的是,孩子们练习的都是名言警句或爱国、励志诗文。
在徐老眼中,教人书画,并不是单纯的写写画画,更重要的是通过书画陶冶书画人的性情,教会孩子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小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
白发之年
回炉学书画
1927年,徐溥穆出生在岑溪三堡镇。他的父亲经常帮人写对联、书信,还会画画,是村民眼中的文化人。小时候,徐溥穆乖巧地帮父亲拿笔墨和扶纸张,静静地观察父亲怎样运笔写字和泼墨作画。六、七岁时,在父亲的指点下,他开始练习毛笔字和画画。中学时,他还得到杨孝先、杨琼彪等书画老前辈的指点,书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工作后,徐溥穆一直担任语文、英语和图画课的教学,由于教务繁忙,他基本搁置了毛笔和画笔,偶尔有书画比赛就挥毫泼墨创作一些作品参赛。直到1990年,他从岑溪龙井联办中学退休了。退休并不是工作的终结,而是人生二次创业的开始。徐溥穆认为,写字作画能让人身心愉悦、心胸豁达,有益于延年益寿。
退休之初,适逢中国书画院在岑溪举办中国书画班,徐溥穆第一时间报名去参加。昔日讲台上教书育人,退休后的他,在讲台下做回一名“白发学生”,他回炉系统学习书画三年。
书画为伴
日练六小时
每天清晨6时,徐溥穆就起床练习书法或画画。每天练习6个小时,晚上9时休息,雷打不动地坚持了30年。
徐溥穆作品自成一体,墨色交融,特别擅长画雍容华贵的牡丹花、象征延年益寿的松鹤图和傲霜雪的寒梅。三年前,徐溥穆被吸收为中国画家协会会员,他的书画被两广和港澳地区的书画爱好者收藏。前不久,广东阳江的书画爱好者张继权就以1万多元的价格购买了徐溥穆30幅画作。
徐溥穆淡泊名利,书画创作更多的是其个人的爱好和精神支柱。不少人劝他不要轻易赠画,否则画就不值钱了。在徐溥穆眼里,对一些喜欢他书画但经济不宽裕的人,他往往只是收点纸墨的费用。
徐溥穆的书画创作成绩喜人。作品曾6次在北京全国书画展展出,并获中国书画马万祺金牌奖。画作《樱红花陌上》和行书周总理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受邀在日本东京展出。2003年9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曾介绍过徐溥穆书画的艺术价值。
此外,他的作品《荣华》入选《中国美术选集》,绘画和书法各一幅入选人民画报社出版的《中国巨变当代中国书画摄影作品集》,画作一幅获中国画家协会等主办的辉煌北京——首届全国书画艺术精品大赛美术类金奖并入册《全国艺术家精品大观》,一作品获中国画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大展》银奖。 在徐溥穆看来,画画要有意境,就像文章有明确的中心灵魂一样,如果没有意境,即使画得再漂亮,也难已脱颖而出。他创作的画作《向着祖国进发》,画面上有三艘巨轮,一艘是“香港号”,一艘是“澳门号”,一艘是“台湾号”,“香港号”与“澳门号”已经驶到高楼林立、欣欣向荣的祖国大陆沿海,而“台湾号”正在向大陆扬帆进发。贴切这一创意,评委一经展开就被折服了并打了高分,最终入选《澳门回归普天同庆》画册。
书画如人
注重思想教育
在艺术路上,徐溥穆有辛酸有收获,这也鞭策着他更加努力学习提高。同时,他也把自己的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走进徐溥穆略显老旧狭窄的房子,一楼是教学书画的课桌,二楼卧室则是他的书画室。在教室两侧墙壁,悬挂着“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滔海亦英雄”“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等名言警句和诗文。
徐溥穆不仅仅教人书画的技法,他更注重教人终身受益的做人的道理。打开他的教案和孩子临摹的字帖,里面全是名言警句和爱国、励志诗文,徐老在教学时一边教孩子们书画的手法,一边解释诗文、警句的意思,并要求他们怎样为人处世。
徐溥穆的学生,有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还有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和沉稳的中老年人,大家都乐意跟他学书画,接受他的德行教育。徐溥穆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或从政或开办个体企业,学生向他祝寿时,他总要告诫他们,从政者要廉洁不要有贪念,办企业者要守法不能偷税漏税。
在一些家长眼中,90岁高龄的徐溥穆不仅是书画老师,还是孩子的思想教育课老师。小蓉是徐溥穆的一名学生,高二时,她参加徐老书画培训班,一提到她的母亲,她就面露不满。有一次,她母亲来接她,一句言语不合,她就折断了画笔,摔门而出。事后,徐老平心静气地教她孝亲敬老的名言警句,通过练字熏陶并改变她的思想。一年后,她的行为举止有了180°大转弯,不仅孝敬父母长辈,而且成绩也突飞猛进,去年还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她的母亲对徐老感激得流下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