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琼凤 文/摄
在藤县妇幼保健院,初见何爱宁医生,干练、随和是第一感觉。此刻,她正准备为一个患者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目睹了整台手术后,笔者见识到这位藤县微创手术“领头雁”的专业。
何爱宁医生
手术开孔不超过1厘米
手术前,在藤县妇幼保健院六楼的手术室,何爱宁利索地脱鞋、脱衣服,然后换上消毒过的鞋子、手术衣,消毒双手并穿戴好手套口罩,一连串准备工作完毕,她方迈入手术室。
手术台上,患者已经打了全身麻醉,除了袒露出来的腹部,身体其他部分已经用布遮住。早已知晓并分析过患者病情的医生们,大家分工合作,运用器械在患者腹部打开三个小孔,每个孔的大小约0.5~1厘米,医生们分别把摄像镜头及微型钳子探进患者腹部,此时,在仪器相连的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腹部的情况,一个约10厘米的肿瘤呈现在镜下,肿瘤表面血管曲张粗大,翻动瘤体,部分隐约可见瘤内的毛发样东西。
考虑到患者已58岁,初步诊断为卵巢畸胎瘤,结合实体情况,不排除肿瘤恶变早期,为此,术前何爱宁得到患者家属签字同意,此次手术会切除患者畸胎瘤,并把患侧附件一起切除。
何爱宁(左一)正在主刀一台肿瘤微创切除手术。
何爱宁动作娴熟,眼睛紧盯着电子实时显示屏,手下的器械配合着操作。她和其他两个医生通过患者脐部的小孔,把消过毒的取物袋放进患者腹中,取物袋将需要切除的部位完整套住,从脐部小孔拉出袋口打开。所有医务人员都闭气凝神,其中一位医生将肿瘤切破一个小口,此刻,油状物逐渐流出,其他两位医生则默契地用电吸管把油状物吸完,最后用钳子把其他杂物依次取出。
取物结束,何爱宁熟练地用盐水冲洗患者盆腔,检查伤口有无出血,取出微型器械,再进行腹部小切口处理后手术结束。
这台手术从上午10:00开始,10:30手术完毕,全程耗费30分钟。切除物大小约10厘米,但是每个开孔不超过1厘米,且整台手术过程几乎没看见有出血。手术出血少,创口小,患者住院时间短,两三天就可以出院回家。
免除患者开刀之苦
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方法,它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目前在外科、妇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涉及许多病种和手术。微创手术的流行,很多病人无需再忍受开刀之苦,用腹腔镜手术就能轻松的解决。
2009年,何爱宁被单位派到广东进修1年,主要学习宫、腹腔镜微创技术。进修回来后,何爱宁清晰地记得,那是2010年6月29日,她上台操作了藤县第一例妇科微创手术,填补了藤县妇科手术腔镜微创技术领域的空白。
回忆起第一例腹腔镜手术,何爱宁印象相当深刻,患者做的是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因为只有自己熟悉腹腔镜手术,在行主刀操作的同时,还要指导助手操作。一台手术下来,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
这台手术的成功,为藤县微创手术的进一步发展开了好头,让行业对这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了十足信心。此后下半年,何爱宁陆续做了50多台腹腔镜微创手术,上台操作越来越娴熟,操作时间则越来越短,基本保持一个小时内完成一台腔镜手术。后来,单位陆续又派了3个同事去进修腔镜微创技术,微创技术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由于助手也掌握微创技术,何爱宁在手术台上更加如鱼得水,主刀微创手术时间缩短到30分钟。
近六年来,微创手术占藤县妇幼保健院妇科手术的80%以上,改变了以往患者既经受手术痛苦,且伤疤影响美观的问题。
作为妇科主任,何爱宁在诊疗妇科疾病的过程中,总是要求自己仔细认真,把病人的利益和病痛放在首位,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消毒隔离,严防发生医疗感染和差错事故,对患者进行妇科疾病的宣传教育,得到患者的认可。工作之余,何爱宁结合值得推广的临床经验及特别的病例,将之写成论文,先后有《手术与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侧输卵管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分析》等6篇医学论文在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及相关的医学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