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竹湾路两旁绿化带上满是木棉花絮。西江都市报记者 杨扬 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高远 黄超光)近段时间,梧州市内多个路段白絮纷飞,不少白絮飘落在绿化带上,使得绿色植物的表面看起来像是蒙上了一层白霜。有市民猜测,这是木棉树的棉絮;也有市民担心是树木又犯虫害。对此,梧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处的负责人证实,这些絮状物实为木棉树果实爆开散发出的棉絮,而非害虫分泌物。
6月2日上午,在梧州市潘塘公园十字路口处,飘落下来的白絮纷纷落在花基和道牙边上。在潘塘公园附近开凉茶店的肖老板告诉记者,他大约5天前就看到沿路出现白絮飘散的现象,由于几年前新兴一路沿路的行道树曾遭遇过病虫害,当时白絮飘散的现象与现在有几分相似,所以他不能确定这些絮状物到底是什么。
在竹湾路西江大桥汊河桥一带两侧的绿化带上,也铺满了飘落的白絮,两名老人正弯着腰将它们捡进随身携带的袋子里。其中一名老人说:“它们又软又轻,应该是木棉果实的棉絮,我准备把这些棉絮拿回家做枕头。”此外,在西堤公园沿线和鸳江大桥西桥头,记者也看到了白絮的“身影”。
这几个地方飘飞的白絮是否为同一物质?对此,梧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处高级工程师黄亚光介绍,这些絮状物大都是木棉树果实爆裂后飘下的棉絮。“由于去年冬季雨量较少,温度不算太低,所以今年的木棉花开得更艳,数量多、结果率也高。果实成熟后爆开,使木棉棉絮飘散,一些市民由此觉得今年飘散的棉絮更多了。”黄亚光说,木棉棉絮飘散的时间一般持续一个月,集中期约两个星期。
黄亚光也介绍,新兴一路种植的仁面树曾于2013年时遭遇害虫白蛾蜡蝉的危害,害虫的分泌物也是白色絮状的。他表示,病虫害发生后,梧州市园林绿化工程处工作人员通过给病树挂药袋的方式来治理害虫,由于虫体抗药性不一致、数量较多,因此害虫被消灭的时间也不一致。据近几年观察,仁面树的受害情况已大有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