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梧州城演义⑧】元丰钱监置设梧州 铸币技术世界领先
2017-06-09 10:04    梧州日报   记者 黄海志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黄海志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除署名外)

    钱鉴路,是梧州河东城区一条街道的名称,它北接苍梧县旺甫镇,南通万秀区龙船冲,往西经紫竹大桥和桂江二桥通往富民片区,是一条市郊相接的重要干道。

    事实上,在钱鉴路,与“钱”有关的不止是这条道路的名称。在桂江河畔、二桥东处的道路旁,立着一尊“崇宁重宝”铜钱雕塑。不远处的钱鉴公园,其入口处也有铜钱景观标志,这处景观以高约四米的大铜钱为主景,还搭配有两个雕刻着“崇宁重宝”和“熙宁重宝”字样的小铜钱。

    上述元素,清晰地反映了这样一个信息:钱鉴路路名的由来,与古代铸币有着紧密的联系。实际上,钱鉴路的命名,就是源于此处曾是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北宋铸钱作坊元丰监。

    元丰监,是宋朝江南六大钱监之一,是广西境内唯一经考古发掘最为完整的宋代钱监遗址。它的发现和其中丰富的遗存物,充分证明了梧州在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地位。

钱鉴公园。

     【兴建施工,铸钱遗址见天日】

     梧州元丰监遗址的发现颇富戏剧性。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梧州钱鉴村桂江边兴建造船厂(即现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1965年夏天,参加船厂义务劳动的梧州一中的师生们,在平整场地时发现了大量炉渣、坩埚、钱币等物品。自治区立即派出广西文物工作队会同梧州市文化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从而揭开了这个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的梧州元丰监遗址的秘密。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古钱币研究者余天佑在元丰监遗址考察。(余天佑供图)

    在挖掘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古代铸钱的炼炉、操作坑、贮水池、小水沟及柱子洞等60多处,出土了铜钱、铁器、陶瓷器等665件,其中有崇宁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重宝、政和通宝等八个年号的铜钱,以崇宁钱最多。1965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为此刊发消息,报道“广西梧州北郊发现宋朝铸钱工场遗址”。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对于元丰监遗址挖掘、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1986年,广西钱币学会一成立,就立即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元丰监遗址上。1995年5月中旬,广西钱币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考察组,对宋朝梧州元丰监遗址及宋代贺州钱监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广西宋代梧州、贺州钱监考察报告》。

    与此同时,梧州市专家黄宗汉、罗德振、李荫本、余天佑等人先后对宋代梧州元丰监及铸币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以发表论文、举办讲座等形式,使元丰监遗址日渐为世人所知晓。

    元丰监所处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多的朝代,朝廷设置铸币的机构叫钱监。由于宋朝经济高度发展,国内外贸易对铜钱的需求急剧增长,已有的钱监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钱监的数量大增。

    史料记载,宋朝在全国共设钱监27处,元丰监是北宋朝廷在江南设置的6个钱监之一(梧州钱币研究专家、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余天佑认为,宋朝在江南设置有九大钱监,元丰监的规模位列九大钱监的第六位)、也是当时在广西第一个设置的钱监。

    元丰(1078年~1085年)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那么,梧州元丰监就一定设置于元丰年间吗?黄振饶、冯绍溪、王元林主编的《梧州,岭南文化古都》一书认为,梧州“元丰监”的名称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置监于元丰年间而得名,但结合遗址地出土的 “熙宁重宝”钱和《宋史》中“熙宁七年,梧州以铅锡易得”置监的记载,基本可以断定梧州置钱监在熙宁年间。因此,或许可以从侧面说明,元丰年间是北宋鼓铸最盛时期,亦是宋钱最多之时。

    目前,研究界初步形成共识:元丰监存续期间共铸了9个年号钱(也有可能达13个),有元丰通宝、崇宁通宝、圣宋元宝、崇宁重宝、政和通宝等,以崇宁钱最多,这些年号钱均有篆书、行书二种书体,有的还有第三种字体隶书或瘦金体(即御书钱)。

    B【交通发达,元丰钱监设梧州】

    在宋朝的政治经济版图里,梧州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当时统治者为何要在梧州置设元丰监呢?研究者认为,梧州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矿产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是当局选择在梧州设置钱监的原因。

    梧州,古称苍梧,“为水路要冲,地总百粤,山连五岭”,是两广的交通咽喉要道。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使得桂西北、桂中等地的货物都可以通过水系运到梧州,又可以从梧州顺流直下广州。在陆路交通落后的宋朝,钱监铸币所需要的原材料,可通过便利的水路运输到达梧州,所铸造出的钱币又可以通过水路外运。因此,研究者认为,宋朝于梧州桂江畔设立元丰监是值得肯定的。

    《宋史》记载,“凡铸钱用铜三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由此可见,梧州元丰监铸造铜钱需要大量的铜、铅及锡等原料,作为铜钱监的元丰监选址必然与梧州和周边铜矿等原料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黄振饶、冯绍溪、王元林主编的《梧州,岭南文化古都》一书认为,根据相关记载,广西德保县、广东韶关等地在宋朝盛产铜矿,而德保铜矿可通过水运到达梧州,韶关更是离梧州不远,因此从上述两地输入梧州元丰监冶炼所需铜矿也是极有可能的。

    至于铸钱所需的铅锡原料方面,梧州更是有地理优势获得铅锡原料。《宋史》就有记载“梧州以铅锡易得”,以解释梧州设置元丰监的理由。铅锡在梧州如何易得呢?根据史料记载,浔州(今桂平)宋时富产铅矿,每年上贡1.11万千克,在浔州通过水路运输铅矿到梧州是极为便利的。而梧州靠近贺州,贺州一带有丰富的铅锡矿,梧州元丰监所需的铅锡矿的来源就具备了。

    “古往今来,钱币都是由中央政府铸造颁行的,能被中央政府设监造币的地方,其商品流通的经济实力必然举足轻重。”梧州文化学者陈侃言分析认为,作为古代两广货物集散中心,北宋时期的梧州,经济社会发达,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需要更多的货物进行流通,在此设置钱监当然是很自然的事情。

    钱币铸造需要冶炼技术做支撑,在这方面,梧州也具有明显优势。陈侃言指出,梧州在历史上开发时间较早,秦汉以来就是两广重要的经济政治重镇,宋朝时的梧州,社会生产力也很先进,铸造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具备了设置钱监所需的冶炼技术。这方面的例证是,早在唐后南汉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梧州就铸造出了五百市斤重的大铜钟,已达到很高的技艺。这口铜钟,就是原来悬挂在中山公园晨钟亭的南汉铜钟,该钟现已移入梧州市博物馆保存、展出。

    梧州,既为南方商贸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又坐拥桂江、西江两条水道之便利,同时拥有优秀的冶炼技术,加之铸币原料“易得”,朝廷把钱监设于此就是很自然而必要的了。

    C【规模宏大,铸币术独步天下】

    根据《宋史》和《苍梧县志》的相关记载,专家考证认为,元丰监开铸年代约为公元1071年,铸钱时间约80年,到南宋时期的绍兴年间(1131~1162年)因“得不偿费”停铸了。那么,元丰监的规模和钱币生产能力以及铸币技术如何呢?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余天佑研究元丰监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是梧州本土知名的古钱币研究者。他通过多年的采集或收购,获得极为丰富的元丰监遗存物,有钱币、冶炼炉渣、铁矿石、铁渣、铁块、铸铁、铜渣、陶风管残件等多达16种之多。

    根据这些遗存物和相关史料记载,余天佑推断,较多炼炉炉壁等的存在证明了元丰监冶炼规模巨大,同时根据壁炉表明结晶体的形成和金属成分的多样性,也可以推断元丰监存在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加之冶炼原料来源复杂多样,因此元丰监的冶炼技术在当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从元丰监遗址出土的炼炉炉壁。(余天佑供图)

    依照宋末元初马端临编撰的《文献通考》载,在宋朝梧州元丰监每年铸钱约18万缗(缗,读mín,绳子的一种,用于将钱币等物品串联起来,每缗为1000文铜钱),产量居全国第九位,占当时全国铸钱150万缗的12%。

    在元丰监遗存物中,以坩埚数量为最多。坩埚是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以及固液加热、反应的容器,是古代钱监铸钱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元丰监坩埚大小来看,最大的坩埚容积约为814立方厘米,每次仅可熔炼两斤合金。而按元丰监一年铸币18万缗计算,那平均每天铸币近500缗。

    因此,有专家据此载推算,北宋后期货币减重,每缗一千文钱约需合金四斤六两五钱,重三斤九两。因当时用高的和大的坩埚,每次熔炼的合金可铸一千钱,而用小坩埚熔炼两次才能铸一千钱。以每炉一千铸四千钱计算,至少要125座炉才能完成日铸500缗(50万文)的铸量。而按当时铜钱的原料构成计算,这500缗钱,需要铜1200斤、铅1000斤、锡50斤,外加木炭几万斤,这就需要上千工人来从事烧炭、运料、制模、熔铸等劳动。

    根据之前的考古挖掘,有专家认为,元丰监遗址面积约在1.5万平方米以上。对此,余天佑表示,1.5万平方米应该只是生产场地的面积,如果把这上千工人的生活住地也包括进去,元丰监的规模起码在3万平方米以上,应该包括有冶炼区、铸钱区、仓库、码头、工人生活区、钱监守军兵营等功能区。从元丰监生产场景的复原可以看出,其工作场地和生产规模之大,它是当时华南的大钱监,同时也是宋朝梧州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体现。

    在铸钱技术方面,元丰监所使用的母钱翻砂铸钱工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铸钱技术。唐代以前的铸钱基本是用泥陶范、石范、铜范浇铸铜钱,从唐朝开始才采用先进的翻砂法铸钱,大大提高了铸钱的产量和质量。

    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利用铸母钱翻砂铸钱,大致工艺如下:用4根木条作空框,中间填上土,上面放若干雕母钱,再把同样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钱的背面,这样完成数十框,上面留出浇口,用绳捆紧加固,将熔化的铜液浇灌进去,待冷却后开框,则成树枝形的钱,然后逐一截断磨锉加工,便完成了一枚枚铜钱,也就是行用钱。

    余天佑表示,正是由于有了这项技术,元丰监所铸的钱币,如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等钱币造型优美,制作精细,是北宋时期钱币中的精品,也体现了宋朝梧州高超的冶炼工艺水平。

从元丰监遗址出土的元祐通宝。(余天佑供图)

从元丰监遗址出土的元符通宝。(余天佑供图)

    D【重现光芒,保护开发在行动】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能确定地址又留下保存完好的遗址和遗物的古代钱监,梧州元丰监遗址发掘和研究,不仅显示梧州有悠久的铸币历史,更表明其曾是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梧州元丰监遗址开发与保护仍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其早已经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仍没有落实遗址保护范围。

    “我们目前对元丰监遗址的考古只是局部性的发掘,还没有进行过一次彻底的、系统的发掘。元丰监遗址确切位置在哪,规模有多大,是怎么布局的,以及其所产钱币的流通范围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都急需在全面深入地进行保护性考古挖掘的基础上,才能下科学的结论。”广西钱币学会副会长、广西博物馆前馆长、研究馆员黄启善曾多次到元丰监遗址考察,他认为,元丰监遗址目前还处于疏于管理的状态,当务之急是尽快启动对元丰监遗址的全面考古工作,将大量未探明的文物发掘出来,防止珍贵的文物被盗挖和破坏。

    “保护与开发元丰监遗址,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余天佑说,元丰监遗址虽然贵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相关企业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对遗址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部分遗址也被桂江造船厂的轮机车间占用,遗址旁的河滩时常有人前来挖寻元丰监遗物。

    余天佑表示,今年是梧州建城2200周年,但由于梧州历史上多发地质灾害、火灾和战乱等特殊原因以及人为损毁,真正流存至今的文物少之又少,这更显示出拥有近千年历史、整体保存完好的元丰监遗址的珍贵。余天佑建议,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面,牵头明确划定元丰监遗址保护范围,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历史赐给梧州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元丰监不仅留下了保存完好的遗址和大量的遗物,还有具体的文化遗产,如遗址旁的华光祖庙和以钱监为名的街道和地名———钱鉴路、钱鉴村、钱鉴小区,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是梧州乃至全国都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余天佑建议地方政府将建设宋代梧州元丰监遗址文化公园列入政府文化建设项目,在保护性开发中将其打造成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梧州的城市文化名片。

    事实上,近几年,梧州市政府和民间逐渐加大对元丰监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共同致力于推动将元丰监这个历史遗珍重现光芒。

    目前,梧州文化部门正计划就元丰监遗址正式向国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有计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梧州市已将保护和开发利用宋朝梧州元丰监遗址列入专题调研项目,并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梧州元丰监遗址文化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拾飘落原野的历史遗珠,让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文化记忆重燃,梧州正在行动。

    (感谢余天佑先生对本文的贡献)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开宝六年(973年)

始建梧州砖城墙。周长二里一百四十步(约合1234米),高二丈五尺(约合8.3米),开辟4座城门。(另说是开宝元年,今据《府志》)。

△复置戎城县,隶属梧州管辖。

●开宝八年(975年)

梧州进贡珍珠百斤。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梧州贡珠自行废止。

△梧州水灾。

●开宝年中(968~976年)

置广南路,梧州隶属广南路。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九月,江水比平常水位涨三丈(约10米)。江水进入城内。

●端拱元年(988年)

分岭南为东西两路,派监察御史高象先担任西路转运史,驻桂州(今桂林)。梧州隶属岭南西路。

●至道三年(997年)

划分15路,岭南东西路定称为广南东西路。广南西路治桂州(今桂林),梧州隶属广南西路。(府志、县志;咸平四年,即1001年,梧州属广南西路)。

(摘自《梧州大事记》)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苍梧县京南镇以肉鸭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 市民如何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 梧州供电局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用电安全稳定
· 梧州市第六届公益节地生态花坛葬活动昨举行
· 苍梧县京南镇发展特色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 梧州临港经济区提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苍梧县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春种经济作物
创春种经济作物
2024年苍梧县六 ...
春日美景
黄花染山头
两广摄影家齐聚梧州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