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正在接受胃镜检查。 李玉莹 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李玉莹 通讯员 刘晓锋)由于市民对胃癌的警惕性不高,许多胃癌患者总是很迟才发现患病。医生提醒,由于胃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建议高危人群定期复查胃镜,普通人群则定期体检尽早排查风险。
胃癌患者早期诊治率低
记者从梧州市各大医院了解到,胃癌的治疗效果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市民若能早期发现胃癌,整体治疗效果将大幅提升,且有机会获得根治性治疗。然而,大多数胃癌患者早期被诊治率非常低。
据梧州市工人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欧锦溪介绍,该院接诊的胃癌患者中,三四十岁的患者并不鲜见,这些患者大多有嗜烟酒、饮食不规律、喜欢吃油炸热烫食物等生活习惯,还有一部分患者则是有家族病史或有胃息肉、胃溃疡等疾病的胃癌高危人群。
由于胃癌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加上很多市民很少主动进行胃肠道检查,导致不少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胃息肉癌变不容忽视
近日,51岁的覃女士因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到市工人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覃女士的胃里有几十颗息肉。此前,覃女士并没有感觉身体有异常情况,食欲、睡眠、大小便均正常,体重也无明显减轻,直到体检才发现不对劲。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覃女士选择将胃内息肉进行切除。
欧锦溪提醒,消化道是胃息肉的易发部位。近年来,随着胃镜的普及和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胃息肉的检出率有所上升。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有的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例如增生性息肉,一旦长大,可引起腹痛不适等症状;有的息肉癌变率较高,例如腺瘤性息肉等。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欧锦溪建议患者及时做胃镜检查,一旦发现息肉要及时切除干净,并定期复检,以防息肉复发。
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
欧锦溪强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胃癌高危人群还应定期复查胃镜,普通人群需定期体检。普通人群建议45岁以上开始做定期体检,留意肿瘤标志物数值,3至5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则宜尽早进行胃镜检查。
市民一旦出现黑便、恶心、反酸、突然消瘦、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一定要积极就医,根据医嘱进行胃镜等检查,尽早排查风险,争取最大治愈机会。此外,如果市民担心做胃镜检查会让人难受恶心,可选择无痛胃镜,切勿久拖不去检查,影响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