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王日东在陈婆婆家中帮她维修用电线路。 西江都市报记者 纪荣兰 摄
西江都市记者 纪荣兰 通讯员 黄瑞明
作为一名老党员,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东山社区居民王日东乐于助人的心态从来没有发生改变。这些年来,无论是在龙圩区大坡镇的一些村落,还是在东山社区内,都留下了王日东帮扶他人的身影。
关心社区大小事
“我家的电磁炉又烧坏了,家里突然停电,你能过来帮忙看一下吗?”6月11日上午,住在太和路8幢的独居老人陈婆婆做饭时,电磁炉的线路发生短路,造成家中停电,不知如何是好的她,习惯性地打电话向王日东求助。随后,年近七旬的王日东拿着工具来到陈婆婆家中,经过一番检查,确定问题所在后,很快就为陈婆婆修复了其家中的用电线路。
由于年纪大,外嫁的女儿又不能经常在身边照顾,平日里,陈婆婆家中的不少事情,都有赖于王日东的帮忙。小阳台出现漏水、防盗网破损了……王日东没少为陈婆婆家中这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操心。“他是一个难得的好心人,会经常过来关心我这个独居老人。我遇到问题联系他帮忙时,他基本上都是随叫随到。”陈婆婆感激地说道。
除了帮扶独居老人外,在东山社区里,王日东还常常为社区提供义务劳动。房屋周边道路破损,他既出钱又出力,组织居民硬化路面;居民楼楼道、周边小街小巷环境脏乱,他就主动前往打扫;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活动,他也起到积极带头作用……
向困难村民伸援手
很多人以为,王日东心态乐观,积极助人,是因为他有较为安逸的生活。其实不然。1998年,王日东下岗了。下岗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自己在水产经营方面的资源,做起了水产杂货的小生意,用摩托车载着水产杂货到多个乡镇叫卖。尽管生活艰苦,但王日东帮扶他人的脚步从未停歇。
由于年轻时曾去大坡镇插队,因此,王日东的水产杂货也主要销往大坡镇的一些村落。在大坡镇夜村、育民村等地方,因为经常前往,熟悉村内的一些情况,所以王日东也常对村内一些困难村民伸出援手。而这些帮扶一直持续至今。
年过七旬,经常受到王日东“关照”的大坡镇夜村村民黎庆林说,自己家中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比较困难。十多年来,全凭王日东接济,他们一家才能维持生活所需。
黎庆林还透露,在大坡镇周边的一些村落,有不少村民都接受过王日东帮助:夜村村民韦沛林的孩子要上学,学费是王日东帮忙解决的;育民村的袁阿姨生活贫困,王日东出资为她买来了鸡苗、鸭苗……眼下,王日东每次下乡都会买上一些衣物、食物,送给有需要的村民,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他还直接掏钱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王日东的爱人吕瑞芳坦言,对于王日东整日为他人的事情奔波,自己起初是有怨言的,“特别是他退休后,总是想着怎样去帮扶他人,怎样去服务社区,日子过得比退休前还忙碌”。
不过,一件事情改变了吕瑞芳的看法。一天,经常受到王日东帮助的陈婆婆特意送来一件手工织的毛衣,让吕瑞芳懂得了王日东热心助人的意义所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忙,相互关心的感觉真的很好。”吕瑞芳说。此后,吕瑞芳不仅支持王日东帮助他人,还加入到帮扶行列中,与丈夫一起通过实际行动关心、关爱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