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关先立)今年以来,我市按照自治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部署,探索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加快实现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今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全面推行“河长制”,各河湖所在省、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人担任。目前,我市已建立了辖区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河流上所建水库的分级名录,完善《梧州市河流信息表》,并全面普查江河湖库沿岸沿线水土生态环境现状,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做好准备。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我市正试行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联动机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同时,全市重点水域流域均建立起“病历手册”,详细记录存在问题、重点整治对象和河长职责等。
水资源保护方面,我市通过各级河长履职,鼓励近水涉水企业增加环保设施投入,对于产能过剩、整改乏力且难以转型升级的近水涉水企业,逐步依法责令关停并拆迁。基层河长要组织和引导群众向溪流投养合适的景观鱼种,把禁止非法捕捞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以放生鱼苗替代放鞭炮为婚嫁喜事志庆,形成乡间新民俗。同时,基层河长还要组织群众参与对特殊溪段实施筑堤固岸、投压河床,避免在洪水季节被洪流过度冲刷,为水生物营造栖身之所,恢复溪流生态,巩固基层治水成果。
为减少畜禽养殖造成的水污染,我市还将推行“水禽旱养”和“赶猪上楼”的高床发酵养猪模式。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采用高床发酵技术的养猪场在楼层处设有漏缝区,猪粪通过漏缝排往底层发酵区,避免生猪与猪粪再次接触,有利于疫病防治。而且,该模式较传统的水冲式养殖场能减少用水量90%以上,从而减少污水排放,还可以把发酵生成的有机肥循环用于种植业,增加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