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梧州城演义⑭】两广总督开府梧州 军事要冲总制百粤
2017-06-30 11:56    梧州日报   记者 罗丽思

    明景泰三年(1452年),广东和广西出现动乱和倭寇海盗侵扰、土司反叛,越南又不断向粤西扩张。作为历代扼守着两广的军事要冲,同时也是控制岭南地区的要害之处,在紧急关头,梧州再次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考虑到梧州独特的政治、军事地位,明宪宗皇帝钦定在梧州设立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由中央政府向同一个地方政权钦派三把“尚方宝剑”、代天子行狩的机构。两广总督则是朝廷派出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从两广总督初置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至明成化五年(1469年)总督韩雍开府于梧州始成定制,直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迁往肇庆,历史上两广总督驻地设在梧州的时间约有100年。这段时间,梧州迎来历史上第二个辉煌时期,作为当时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梧州地位斐然。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开府梧州,两广总督总制百粤

    要说两广总督府,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韩雍。

    

韩雍画像 来自百度百科

    明朝时期的梧州征战不断,朝廷委派得力干将韩雍来到梧州,奉命镇压起义。因镇压有功,韩雍在梧州乃至两广地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两广地区的百姓得以安宁二十余年。

    其实两广总督一职在明朝景泰年间早已设立,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官职,主要职能是解决两广地区的突发性事件,所以当时的两广总督并没有专门开府,总督也没有独立的驻地。成化初年,两广地区局势突变,各地少数民族首领不服从明朝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纷纷起兵叛变,叛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掳掠妇女,焚毁城池,无恶不作,两广地方官员均无对策。明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派韩雍、赵辅等统兵16万余众,进剿大藤峡瑶民起义。韩雍(1422~1478年),字永熙,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虽以文臣走进官场,却在军事方面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威严,治军严明,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智取大藤峡,这一役也使得他功成名就。

    而后,因两广地域广大,虽然不再有大规模的瑶民起义,但零星战乱不断,仅凭韩雍一人之力,难以控制。为更好管理两广事务,统一调度军队,威慑地方势力,韩雍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梧州位于两广之间,水路相通,群山环绕,三江汇流,适合常设统领机构,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将总督改为常设官职,将两广军政事体一统,两广听命于总督,并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府。这一奏请得到了明宪宗的同意,遂任命韩雍以左都御史的身份总督两广,兼理巡抚一职。至此,两广的总督制度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从原来的临时性职位变成常设性职位,并有了真正号令两广的权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两广总督府”就在梧州出现了。

 明、清时期的梧州城模型。陈健新/摄

    成化六年(1470年),韩雍开始召集人手营建总督府,同时在梧州城东南建总镇太监居住的总镇府,由太监陈瑄坐镇,在总督府右建总兵居住的总兵府,由平江伯陈锐任总兵。韩雍还命人修建用于总督、总镇、总兵开会发布号令的总府。总督府、总镇府、总兵府合称三总府,驻地约在今东正路、东中路及建设路一带,不仅建设有庞大的会政场所,还有相应的配套军事设施,其中三总府的会政厅旧址就在如今市一幼。一手主持建造的韩雍还为此著下近千言的《建总府记》一文,记述了修建的规模和日期。

    敢作敢为的韩雍在统领两广期间,对梧州建树卓著。他首先在城外设六关,巩固军事要塞外,还在桂江两岸及西江南岸驻有重兵和练兵场,在桂江上还设了水师营进行布防,战船阵列,哨船游弋,甚为壮观。为便利两岸的商品贸易,使两岸军事防御浑然一体,明成化七年(1471年),韩雍和太监陈平等筹建浮桥横跨桂江,考虑到洪水期间桂江水流湍急,用生铁铸造浮桥铁柱四根,竖在桂江口两边岸上,铁柱的顶部还铸有独特的镇桥治水神兽蝶蝮,桂江浮桥也成为梧州历史上最早的浮桥。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又在系龙洲一带建成苍龙浮桥,使梧州三江六岸连成一片。《梧州府志》描述当时梧州的地位为“两广之大都会也”。在担任两广总督的短短十年间,韩雍平定瑶乱,抚蛮入籍,劝其农耕,使两广地区渐趋安宁,又修筑城池,疏通城河,以加强防御,兴办教育,修建渌漪书院,以传播文化。可以说,他所作出的规划对后世影响深远。

    B 咽喉重地,坐镇梧州扼守两广

    说回三总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两广总督府,明朝廷为何选择在梧州首设总督府?这正说明梧州具有特殊的政治、军事地位,非普通府州城市可比。

    

    2002年出土于梧州市东正路56号的巨型石龟,背上石碑刻有明朝两广总督韩雍所题《建总府记》。现被摆放在白鹤观内展示。 麦朝枢 摄

    之所以选择梧州,首先在于形胜。有历史地理学家指出,两广地势总体上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江自西而东,奔流入海,而萌渚岭、大桂山、云开大山等诸山天然地将岭南地区分作东、西两个部分,自宋代时便以这些自然地理屏障将岭南地区划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奠定了后世广西和广东的政治地理格局。

    梧州地处广西、广东分界之处,又位于西江上游之浔江、桂江诸支流的交汇之处,扼守两广的军事要冲,正是一个军事战略要地。正如韩雍在《建总府记》中所说“维梧州介乎两广之中,水陆相通,道里适均。群山环拱,三江汇流、岭南形胜无比。”从军事地理优势来看,梧州也是适宜两广总督驻节的城市。同治《苍梧县志》说广信城“依茶山,傍桂水,大江绕其前”,“大云山麓,东北跨山,西南二面皆临江”,这都表明梧州城的地理位置极利于防守、进退。

    从两广地区政治与军事权力的分异与制衡方面来看,两广唇齿相依,却也相互制衡。(明)陶鲁的《地方军务疏》中就点明了这层关系:明代景泰以前,广东和广西分别设置巡抚和总兵分理,两省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一旦事发,贼匪流窜在两省之间,成为祸害。但两省军政官员互相推卸责任,都不愿意出兵镇压,以致贻误时机,使得事态恶化蔓延。《明代两广总督府址变迁考》指出,为了更好地应付两广地区少数民族变乱,就先要解决两省在军政治理上两张皮的现象,因此设立总府并开府梧州,居中调度,东西兼治,就成为协调与制衡两省分权现象的当然举措。

    在梧州市白鹤观内,摆放着2002年在东正路56号出土的巨型“石龟”,它是明朝时两广“三总府”驻于梧州的有力证据。

    其次,梧州地处控制岭南少数民族分布地区的要害之处。中山大学教授司徒尚纪在研究两广总督驻节梧州的地缘因素时发现,两广历史上是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地,发展到明代,西江流域成为瑶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特别是桂东南和粤西是瑶族主要根据地,明清时期瑶族起义时起时伏。另外,明代广西壮族起义也不绝于史,且与瑶族起义互为犄角,联合行动,使得梧州地区成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尖锐之地。在此背景下,两广总督的设置和坐镇梧州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加上当时两广是倭患严重省区,为征剿沿海地区的倭寇和海盗,两广总督坐镇梧州,就能方便谋划、调动、指挥各路兵马赴前线作战。

    历代行政中心的文化积淀也为开府梧州奠定基础。司徒尚纪认为,梧州长期处于最高或次一级政区治所地位,已形成一定的政治向心力、文化认同和地方认同,桂东、粤西一些地区也长期隶属梧州管辖,有助于地方管理,这都为开府梧州,奠定了历史和地域基础。

    C 府邸宏伟,三大府衙同设梧州

    多种史籍的记载,可见当年两广总督府的雄姿。

    (清)吴九龄《梧州府志》记载:“明成化初,议设三大府于梧州……一曰总镇府,镇守内臣居之,二曰总督府,总督都御史居之,三曰总兵府,总兵五官居之。四曰总府,为三府会议会燕之所,皆营建于成化六年也。”可见,围绕两广总督的设立,设置了总府、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府也不断扩建修缮。

市一幼通往万寿宫的小巷,据说是三总府内城城墙位置。 赵洋 摄

    两广总督驻地在今东正路、东中路及建设路一带,近年在这一带,先后出土了总督府遗迹——1470年的《建总府记》碑、1510年的《总府题名记》碑及一对大石龟。据记载,两广总督府建于1470年冬,其建筑布局,以总督府为主体建筑中心。总督府在城内东北土阜上,为城内最高点,总兵府在总督府右、总镇府在总督府左,三府会政厅在总督府前。在三总府周围,还广建厅堂楼阁,亭台轩栩。这些府邸非常宏伟,有正堂、耳房、厢房、穿廊、退食堂、燕喜堂、友清堂、燕息堂等建筑,亭台楼阁几十座,池塘数亩,花草点缀其中,鸟雀飞鸣其间,大梁和柱子用名贵香楠木制成,供每一任两广总督办公和居住。总督府正堂门前有楹联曰:“开府梧州,总制百粤”。在大门两侧,左为开府碑,右为题名碑。在大门前还建了牌坊,南坊曰:“节制两藩”;东坊曰:“岭海肃清”;西坊曰:“民物安阜”。

    作为节制两广军务的总督,韩雍还调集广东军三万多人,戍守镇城,分布在各个要害。从府衙的建设到军队的调遣安排,都如奏折所言,悉数贯彻,对两广地区官民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编写的《梧州两广总督府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中对此评价,韩雍担任两广总督这一阶段,明朝廷完成了一次政治军事制度上的重大革新,一改以前的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管的制度,以总督统管一方之行政军政司法大权,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两广三总府的立体效果图。 陈金源提供

    在梧州开府常设后,两广总督由于兼任两广巡抚,职责也不断扩大。李燃在《明代两广总督研究》一文中指出,总督不仅增加了巡抚两地的职责,并需要担负起两广的粮储和修理城池的责任,总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加强,除军事职权外,还具有军政指挥调度、管理地方民政、司法、监察、教化等方面的权力。

    除总督府外,两广总兵府和总镇府也各司其职。两广总兵主要负责辖区的军事驻防等事务。为统一事权,朝廷赋予两广总督统管两广总兵的权力。总镇的身份较特殊。据《广西镇守内臣志》等文献所述,两广镇守宦官有监军权,可以监督、弹劾辖区的文武将领,还可以举荐、请留甚至奏罢地方长官,但与两广总兵一样,受总督节制。

    D 驻节梧州,奠定区域发展格局

    “开府梧州,总制百粤”的三总府,应两广军事形势之需,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梧州迁至广东肇庆。“梧州设两广总督府后,出于对两广各地军事管制的需要,派出机构到肇庆、广州等地临时办公。”梧州市志办原主任陈金源介绍,后来随着广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趋于稳定,为方便军事管理,两广总督府迁往肇庆。据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六月,两广总督吴桂芳奏请朝廷,将两广总督府从梧州迁往肇庆,理由是:“以开府梧州,惠、潮山海寇时发,相去二千里,文榜往来征调为难(军令、战报和征调军队较困难)。”康熙十三年(1674年),梧州原“三总府”衙门在一场逆乱中被烧毁,曾经一度辉煌的日子,终在沧桑岁月中逐渐消褪。

    作为两广最高军政机关所在地,梧州高踞两广行政中枢的百年间,在岭南区域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域效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两广总督,也对两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两广三总府的平面示意图。 陈金源提供

    司徒尚纪认为,当时两广地区是多事之地,内忧外患,导致社会不宁,人心不稳,妨碍社会经济发展,也使得两广地方的军事任务甚为繁重。两广总督需直接策划指挥,一方面对内要平定瑶、壮、黎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的叛乱,征剿沿海地区倭寇和海盗,维护沿海地区安全。另一方面抵御外敌的入侵,以此维护两广地方秩序和边疆稳定。再者,明洪武十五年(1482年)西江疍民作乱,两广总督府平息动乱,还将西江疍民收编为水军,起到了促进民族之间文化融合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梧州当地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

    两广总督驻节梧州,节制两广军政要务,也促进梧州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两广总督致力平乱后招抚流民,组织垦荒,兴修水利,倡导支持学校发展,经数年发展,梧州区域经济不但得到恢复,而且成为富庶地区。两广总督陈西轩和广东布政使吴廷举(苍梧人)在梧州共同谋划,制定了番舶交易法,使梧州本地人和外来商人转变观念,鼓励大家从事商业贸易,从此改变了中国历朝对外国贸易的朝贡交易,开始向商业贸易看齐。

    两广总督驻节梧州,也使得两广的关系融合提升到新高度。司徒尚纪认为,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互补,盐和粮食的相互交流。康熙《苍梧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以来,梧州是广盐在广西囤积之地,设立盐厂,抽取盐税,当时梧州最大宗贸易是食盐。同时,梧州也是广西食盐转运站之一,形成向桂北、桂西、桂东三条供应线。由于商品食盐转运数量巨大,这种特殊的商品对梧州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广西的粮食,也需广州帮商人贩返。尤其是当时的苍梧县戎圩,是广西谷米集散中心。据记载,在圩上广东商号多达518家,主要都是广州帮商人。依赖广东供求,广西才形成自己的市场。作为当时两广最高军政机关所在地,两广区域关系就以梧州为核心结合起来,有利于两广区域的联合和结合,形成两广一体的区域格局,促进经济和区域发展。

 梧州拟投资7.6亿元,重建明代两广“三总府”。

    梧州“三总府”当时也接待处理对海外事务。据记载,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佛郎机)国王派出使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后得到明皇帝恩准在广州乃至梧州开设商铺,出售商品,促成了首宗洋货贸易。因梧州舶来品的中转贸易异常发达,成为南中国主要开放口岸,还出现了“诸夷航海而至”的局面,后来梧州有“小香港”之誉,都与两广总督的设立所奠定的政治、经济基础分不开。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明(1368年~1644年)

    ●永乐四年(1406年)

    大将黄福出使安南(今越南),经梧州至邕宁。

    ●永乐五年(1407年)

    解缙被贬为广西布政使司参议。出发后,尚书李至刚以私怨陷害他,改贬交趾。他在梧州有“八景”诗等佳作。

    ●景泰三年(1452年)

    大旱灾。

    ●天顺四年(1460年)

    二月 瑶军攻克梧州城。

    ●天顺五年(1461年)

    以都督佥事颜彪为“征夷将军”充总兵,镇压两广瑶军。

    初设浔梧参将府。

    是年大水灾。

    ●天顺六年(1462年)

    总督都御史叶盛请设帅府于梧州(总镇)。

    ●天顺八年(1464年)

    九月 梧州府知府袁衷动工修复已经毁坏的城楼,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四月方才竣工。

    ●成化元年(1465年)

    任命赴辅、韩雍镇压大藤峡瑶军。率军16万驻防梧州。十二月,打败瑶军。

    设两广总督驻苍梧。

    设梧州总督府守御千户所,有军官25名,营兵1648名,哨兵17名。

    ●成化二年(1466年)

    拓建梧州府城,增高1丈(3.33米);造串楼569间;城外为以木栅环围的寓铺36间;凿3丈(10米)深池作为诸门的瓮城。

    ●成化五年(1469年)

    十一月,起任韩雍为石都御史,总督两广。翌年建总督府于梧州。当时在梧州设三总府:总督节制两广以都御史充任,总兵佩将印出兵以勋臣充任,总镇以内监充任。韩雍兼理巡抚,并立36营,调广东军到各营驻守。

    ●成化六年(1470年)

    开始建置梧厂,设税课司,抽上下水客货税。每年规定银12991两,储存梧州府库,以备为梧镇兵饷。

    总督韩雍、总戎陈锐在城西2.5公里浔江北岸洗马滩上开辟大较场以阅武。

    ●成化七年(1471年)

    总督韩雍建桂江浮桥通三合嘴(三角嘴)大较场。

    ●成化八年(1472年)

    大旱灾。

    ●成化九年(1473年)

    建成戍兵营房,大较场、桂江浮桥与市区相联系,使河东河西防务浑然一体。

    ●成化十年(1474年)

    韩雍致仕离梧。

    在梧州府治苍梧县设府门、龙江二驿。

    ●成化十一年(1475年)

    旱,豁免荒田额租。

    在东门内城隍庙西建文庙。

    ●成化十三年(1477年)

    六月大水灾。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五月 平乐、苍梧大雨,大水漂流民居数万,梧州全城几乎被淹没。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梧州发生大水灾。

    (摘自《梧州大事记》)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龙圩区法院大坡法庭为家事纠纷当事人提供多元服务
· 龙圩区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成功调结
· 蒙山县去冬今春低产改造桑园面积约2000亩
·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黄金珠宝市场专项检查
· 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
· 万秀区多举措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 2024梧州半程马拉松呈现三大亮点
宝巾花盛开
修剪绿化植物
老旧小区改造初展容 ...
梧州市欢庆广西三月 ...
粤桂青少年在梧参加 ...
持续推广志愿服务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