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梧州城演义⑯】阳明心学平两广叛乱 东湖红学开教育先河
2017-07-05 12:37    梧州日报   记者 罗丽思

    作为历史上的一座军事重镇,梧州在明朝充分展现出独特的政治、军事地位。当时,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置两广总督府,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明成化五年(1469年),总督韩雍开府梧州,由此彰显出梧州作为当时两广政治、军事中心的斐然地位。

    除了韩雍,明代在梧州驻节过的高级将领还有许多,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明代思想家、军事家、两广总督王守仁。此外,在历朝为官之品阶高者也不少,其中,明代的吴廷举是个中最出色,也最富戏剧性、最为朝野称誉的一人。王守仁与吴廷举,分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与工部尚书,这两位朝廷高官,平生素未谋面,却都与梧州有着密切的关系。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兵部尚书王守仁,安抚招安建功勋】

    当年威震四方的两广总督府,继韩雍之后,还来了一位两广总督,他就是当时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梧州就此与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全能大儒阳明先生有了人文血脉的关系。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而且善于统军征战。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更远传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在文学、军事、书法上都颇有成就,是一位博学硕儒,文武全才。

    王守仁画像和石雕像。(均来自资料图)

    而这位硕儒大将到梧州,出任的是第二十六任两广总督兼巡抚。自成化年间,韩雍平定大藤峡(后称断藤峡)叛乱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二十余年。然而正德五年后,当初的叛军逐渐气焰嚣张,岭南之地更尤其强烈。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今武鸣)、田州(今田阳)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鉴于总督姚镆剿贼不利,不能平定,于是明世宗下诏,任命王守仁以原职南京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速到梧州赴任处置。

    同年十一月,王守仁到达梧州,驻兵三总府,整顿军务。其时的三总府,成为朝廷镇压广西叛军的大本营。相对于姚镆一味征剿的战略方针,王守仁的眼光更为长远,其措施也更为得当。他到任后,在梧州整合各路讨伐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少数民族的叛乱进行征讨,历经多次战役外加安抚政策,两广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几乎全部被平定。

    (清)张廷玉的《明史·王守仁》记载,当时王守仁经过考察分析,上奏朝廷,说服朝廷接受改设流官不如仍任用土酋有利的主张,采纳土流并治,以流官知府约束土官土目的策略。次年二月,王守仁接受土酋卢苏、王受的投降,前后仅三个月时间,兵不血刃,平息了田州、思恩的祸乱。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奉命进剿八寨、断藤峡少数民族起义,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与其共同商议,命兵袭剿断藤峡叛军。趁叛军防备弛缓之际,王守仁的军队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梧州两广总督府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中提到,在征抚断藤峡瑶乱时,让王守仁认识到,少数民族叛乱和广西当地的民族矛盾,尤其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总督府时鼓励中原士兵和当地少数民族姑娘通婚以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改善民族关系。

    王守仁在用兵方面的成功之处,更为他创立自己的学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理论,在对前人的学术研究和探索思考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实践经历,王守仁最终创立了影响至今的“阳明学说”。梧州市志办原主任陈金源评价:“王守仁前任的总督,多用武力镇压农民起义,而他则认为纯用武力镇压,农民起义只会越来越多。他运用‘心学’来镇压广西农民起义,从农民首领入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不仅仅用武力,还要安抚招安,这种做法获得朝廷的赞同。”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王守仁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陈金源认为,这一思想属于唯心主义范围,但在当时来说,这个思想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因此在国内影响广泛。明朝中晚期,阳明学成为主流学说之一,后更传至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陈金源回忆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还专门派了一个考察团到广西,考察王守仁在广西的活动,第一站就来到了梧州,对王守仁的遗址遗迹进行考察,后来还拍成了电视。”

    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王守仁率军平定瑶民起义后班师回梧。回到梧州不久,王守仁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离开梧州回浙江家乡了。然而还未待他回到家乡,同年十一月就不幸病逝于归途江西南安。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不忘王守仁提携之恩的总督林富,在梧州建四贤祠,将王守仁入祠其中。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在梧州府城东门,如今东正路与文化路交汇处,建门楼,命名为“阳明楼”。

    B 工部尚书吴廷举,宦海沉浮系民生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梧州还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明朝工部尚书吴廷举。他清正廉明,犯颜直谏,同时也卓有才干,敢于任事。《明史》列传中称他“面如削瓜,衣敝带穿,不事藻饰”、“言行必自信,人莫能夺”。他为官清廉,爱才惜才,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湛若水就是他一力举荐的人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清官,为官生涯颇为动荡曲折,晚年时穷困潦倒。

    吴廷举(1459年~1525年),字献臣,号东湖,是地地道道的梧州人。明英宗天顺三年出生于梧州凤凰山(又名南蛇岭,即冰泉冲原卫校附近),其祖先是湖北嘉鱼(今湖北武昌)人,明洪武年间调任广西苍梧,于是系籍于梧州。吴廷举从小就过继给他的大伯父吴英为嗣子,靠大伯母骆氏抚养成人。尽管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过人的他,刻苦治学,十六岁乡试中举,二十九岁会试登进士,授广东顺德知县,后历任成都府同知、松江知府,广东按察司佥事等职。

吴廷举画像。(资料图)

    为官期间,吴廷举做事勤勉,克己奉公,建学宫、筑堤防、办书院,政绩卓著,深得民心。但性格耿直的他,也因屡屡揭露奸臣罪恶,得罪当朝权贵,几度浮沉。梧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就用“铜豌豆”来形容吴廷举,说他“十蒸九晒本色依然”。

    “当时,宦官头子刘谨和潘忠可谓炙手可热、只手遮天的权奸。初始出道,浅涉官场,又无后台和政治背景的吴廷举斗胆捋虎须,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可见其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禀赋。”陈侃言介绍,由于潘忠徇私枉法,吴廷举便上书揭发潘忠二十条罪行,于是潘忠怀恨在心,对他严刑拷打,吴廷举誓不屈服。随后,吴廷举再次向刘谨的阉宦集团挑战,刘谨假传圣旨,将吴廷举戴上镣铐枷锁,在吏部门前示众十余天,并严加拷打。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吴廷举依然誓不低头,最后被流放雁门关,戍守边关。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因谋反被诛,吴廷举获得平反,先后在云南、江西任官。期间,他对赈济湖广饥荒,立番舶进贡交易法,疏陈江西军政六事以防宁王宸濠叛乱等方面,功绩卓著,百姓有口皆碑。明正德年间,吴廷举担任广东省布政使,对来广州的贸易船只实行抽分征税,打破了明朝朝贡贸易的严格体制,凡是没有勘验或不到贡期的船只,只要愿意纳税就被允许在当地贸易,这使得“番舶不绝于海澳”,开拓了明代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后来,吴廷举升任南京工部尚书。然而,在风云变幻、钩心斗角的官场中,一直刚直自恃的他,到了晚年,愈发感到朝政败坏,无所作为,也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连上三疏,恳求辞官回乡。明世宗本来劝慰他留任,岂料执意辞职的吴廷举情绪激动,引用白居易、张咏的诗句“朝廷雇我做闲臣”、“江南闲煞老尚书”,言语不恭,令明世宗甚为恼火,便准他辞官。

    退休回到梧州的吴廷举已是六十四岁。为官四十年,归来时的他依然像当年那样,“面如削瓜,衣蔽带穿”。吴廷举回乡后得到乡亲们的热诚欢迎,他仍住在凤凰山边的故居。故居旁有一口不大的池塘,因湖北嘉鱼有一东湖,为了寄托故里之思,他便将池塘命名为“东湖”。梧州民众在他屋旁建了一座书院,他便将其取名为“东湖书院”,并且不遗余力,亲自开馆教学,人称“东湖先生”。由于东湖书院是漆红色的,因此也有人称其为“红学”,历代不断修建,在冰泉冲原梧州市卫校,有一个叫“红楼岭”的地方,据说因此得名。吴廷举所创办的东湖书院,可以说开创了梧州书院教育的一个先河,使贫家子弟获得免费入学的机会,这对当时梧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东湖书院也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为梧州的民间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嘉靖四年(1525年),吴廷举在东湖书院病逝,终年六十六岁。令人没想到的是,曾经的一代工部尚书、朝廷高官,却一生清贫,落得个无钱下葬的境地,靠“巡抚姚公(镆)经理其棺椁衣裳,乃得入土”,葬在其故居附近,白云山脚下。到隆庆年间,朝廷感念他一生功绩,追封为太子少保,谥清惠,加以厚葬,重新移葬梧州与封川接界的“界首”(今界首大队)虎头山麓,即如今封开虎山,享国葬之礼。大学士湛若水为他撰刻的《吴清惠公神道碑》,其词有云:“浩浩东湖,节节苍梧。哲人降生,申甫为徒。惟申为甫,亦文亦武。惟以附众,惟以御侮。其才其杰,浩浩节节。深而愈出,百屈不折。遍身是胆,皮囊是智。人当其难,公处则易”,言语间极尽褒彰之情。

位于塘源两广交界处,吴廷举墓地残存的石雕像。麦朝枢摄

    C 双尚书楼尊经阁,文化底蕴深而厚

    守仁与吴廷举,这两位与梧州有着深厚渊源的朝廷高官,尽管平生素未谋面,但二人却有着不得不说的密切关系。

    二人同样着重发展教育文化。王守仁任两广总督期间,大力发展梧州的教育事业,兴办学校、开展讲学,推行教化,传播中原的先进文化,使梧州府一改过去的蛮夷习气。梧州府百姓和文人听说心学大师王阳明到梧州府就任两广总督后,纷纷慕名前来求学,总督府门前士子云集,门庭若市。而吴廷举也在东湖书院免费让学生就学,培育才子,把平生积攒的资金,都投入到东湖书院的教学中去。东湖书院藏书室收集书籍数万卷,全部对市民开放。吴廷举去世后,因一生清廉,家中物品除数万卷诗书外,别无他物,经两广总督及其弟吴挺弼资助,才草草完成丧仪。

    二人对梧州的文化教育所作的贡献,并不仅于此。吴廷举去世后,王守仁到任梧州,对吴廷举敬仰已久的他特意为吴廷举作祭文,称颂道:“公之才,如干将莫邪,随其所试,皆迎刃而解;公之志,如长川逝河,信其所趋,虽百折而不回;公之节,如坚松古柏,必岁寒而后见;公之学,如深林邃谷,必穷探而始得之……幸与公并生斯世,而乃终身不及一面。茫茫天壤,竟成千古之神交,岂不痛哉!”以表达他未能与吴廷举见面交往的深切遗憾。

    由于吴廷举的亲属因贫困无力经营东湖书院藏书室,书籍不得不束之高阁或任其散失。王守仁知悉后,便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吴廷举遗留和散失的书籍,并张榜出资搜集民间珍本,所得书籍数量大大超过东湖书院藏书室。明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于府学宫(即如今大东上路孔庙里右侧),建尊经阁藏书,阁内藏书分经、史、子、集。王守仁还特意作《尊经阁》记,刻于阁内石碑。后来,王守仁也把他相应的藏书和原来的藏书相结合,扩大“尊经阁”的藏书量。后人就把兵部尚书王阳明和工部尚书吴廷举共建的尊经阁称为“双尚书楼”,以纪念二人在梧州任职期间,对建设尊经阁所作的贡献。这也是梧州城最早的颇具规模的图书馆,后经历任知府一再重修,得以留传300余年,这两位尚书数百年来也一直为梧州人所铭记。令人惋惜的是,清咸丰七年(1857年),藏书于战乱中全部散失。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明(1368年~1644年)

    ●嘉靖元年(1522年)

    苍梧共有4462户,17800人。

    ●嘉靖四年(1525年)

    明前南京工部尚书、梧州人吴廷举(1459年~1525年)退职后回梧讲学于东湖书院。是年卒于家。

    大火灾。

    ●嘉靖五年(1526年)

    冬 大火灾,城外庐舍尽毁。

    总督都御使姚镆建梧山书院,置田14顷。

    ●嘉靖六年(1527年)

    五月 王守仁(阳明)受命提督两广、江西、湖广军务兼督察院左都御史出征广西思恩。他于十一月二十日抵梧州,即于梧州开府,调4000土州兵驻戎圩。十二月往浔州,七年正月到南宁。王守仁(1472年~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为当时的哲学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是年 建火墙10堵以御火患。

    ●嘉靖七年(1528年)

    王守仁在梧州建尊经阁。十月,病重回乡,经梧州转江西。十一月二十九日,船行至南安(今江西大余)病死舟中,终年57岁。

    ●嘉靖九年(1530年)

    苍梧大火灾,烧毁800家。

    ●嘉靖十一年(1532年)

    十一月 虎入城。

    都御史陶谐在府治东南总镇府旧基地建岭表书院,置书院田。

    ●嘉靖十五年(1536年)

    七月二十三日(8月9日)梧州发生3级地震。

    ●嘉靖十六年(1537年)

    夏 苍梧大水,东南民房全部被淹没。

    ●嘉靖十七年(1538年)

    苍梧大水。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梧州发生两次大火灾。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改千户所为兵巡道。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梧州已有木帆船与澳门往来。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苍梧共有5184户,19529人。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大火灾,城外几空。总督吴桂芳、守道刘子兴、 事林大春添火墙三道,下令梧城民居、铺舍、全部改换为陶瓦。

    总制改为总督,治广东肇庆。

    ●隆庆二年(1568年)

    总督张瀚因梧州火灾频仍,更改火山为冲霄山。

    ●隆庆五年(1571年)

    夏秋 大旱,饥荒。

    总督殷正茂征兵14万。翌年,命总兵李锡镇压府江(今桂江)诸瑶、壮族武装,奏设昭平县治,开通府江江道。

    ●万历五年(1577年)

    辟陆路由三合嘴(三角嘴),上婆冲,入登大靖岭、大桥路峒、达沙牛、抵昭平、藤县。设龙江、古榄、平浪、平波4渡口。

    ●万历六年(1578年)

    总督凌云翼镇压七山(在今苍梧新地一带)等瑶壮义军,占领连城、半科(在今岑溪境),诸瑶壮义军失败。

    ●万历七年(1579年)

    总督设行台于肇庆。(一说是嘉靖十四年)

    ●万历八年(1580年)

    罢书院之田,改归编户。

    整修阅武场。

    ●万历十四年(1586年)

    七月 大水灾,洪水高于南门1.5丈(5米),漂没民居800余家,田禾尽被淹没。官府出库银抽籴十分之三平粜赈济。

    ●万历十六年(1588年)

    以清军同知兼管江防。

    六月十一日 梧州大水,南门城内高4尺(1.3米)。

    ●万历十八年(1590年)

    都御史刘继文筑引嘉鱼池(鳄鱼池)水,由城壕逆流而南,而西北,至力木桥流注桂江,取名护龙堤。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冬 总督陈大科、巡道戴耀、巡按黄纪贤建苍龙浮桥于系龙洲下、牛金石之上。浮船142艘,上铺木板以利行人。后废。

    (摘自《梧州大事记》)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藤县在库家庭农场2100多家
· 藤县坚持人才、技艺、市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 梧州半程马拉松比赛服务采购提前完成
· 赛事志愿服务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 残障人士积极参与2024梧州半程马拉松比赛
· 2024梧州半程马拉松参赛选手陆续领取参赛物资
· 蒙山县多措并举推动全民阅读
绿化美化公园景区
诵读古文传承国学经 ...
高新科技企业扩能升 ...
水位上涨
抢工期加快建设
今起梧州市强降雨逐 ...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