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雨燕 通讯员 童鲲)7月3日晚9时32分,挖沙船“湘衡山挖0023”因洪水冲击走锚往下游漂流,撞上马梧高速浔江特大桥,船只卡在浔江特大桥19号桥墩处。直至7月5日下午5时52分,在挖沙船碰撞大桥现场处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历时十小时抢险行动成功结束,有关部门将挖沙船“湘衡山挖0023”成功拖离浔江特大桥。
第一轮拖带作业失败
根据挖沙船碰撞大桥现场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处置小组)在7月4日下午初步制定拖带作业方案,有关部门于7月5日上午8时30分展开拖带作业。
7月5日上午8时30分,距离事件发生已经有30多个小时,处置小组密切关注着水流变化,等待有效时机展开拖带作业。上午9时许,长洲库区入库流量为34000立方米/每秒,水流较稳,利于拖船作业。处置小组按现场情况准备了三条拖轮进行作业,其中,桂通拖005(600马力)执行主拖任务,长江1号(400马力)执行副拖任务,航道行政302(300马力)则备战待命。
处置小组商议后决定实施第一套拖带方案:将挖沙船与桂通拖005、长江1号用缆绳串联起来,两艘拖轮以同一方向、同时前后纵向作业,从挖沙船右前方实施拖带,将挖沙船船尾摆正,其后再将其拖离桥墩,同时下游处的300马力拖轮靠近挖沙船实施旁拖,将船只拉往浔江南岸。
当天上午9时50分,第一轮拖带作业开始,浔江特大桥上的人员全部撤离,各船只开往各自预定区域。尽管两艘拖轮冒着黑烟、憋足马力,但堆积在挖沙船周边的垃圾造成阻碍,第一次拖带方案未能成功。
根据大桥、挖沙船及现场水流情况,处置小组敲定了第二套拖带方案:利用三条拖轮在上游同时作业,拴住挖沙船船头拖拽,使聚集在挖沙船周围的垃圾流走,减少拖带阻力。上午10时55分,经水流冲走少量垃圾后,挖沙船终于被拖带得有些松动,但船侧的垃圾带形成阻力太大,第二方案进展效果不明显。
清理垃圾后成功拖动挖沙船
“船只周围的垃圾堆积了两米多厚,大约有六七米宽,体积几乎等同于一条船,使得拖船使不上力。”下午2时30分,两条拖船开始准备拖带作业,一名拖船船员边整理缆绳边向处置小组汇报新变化。随后,据现场工作人员测量后确认,挖沙船周围已堆积起约长46米、宽4米、深3米的垃圾带。为了让拖带作用更明显,现场工作人员联系了钩机船到场进行作业。
钩机船到位后,人工和机械联合对水上水下垃圾进行清理,直至下午4时55分,挖沙船右舷的垃圾被清理完毕。
下午5时10分,拖带作业再次开始,按照处置小组敲定的第三套作业方案,另有两艘船只加入拖带行列,与桂通拖005、长江1号并行,四船组合进行拖带,挖沙船终于产生位移。
7月5日,拖轮正在发力拖动挖沙船。
7月3日晚9时32分,挖沙船“湘衡山挖0023”因洪水冲击走锚往下游漂流,撞上马梧高速浔江特大桥,船只卡在浔江特大桥19号桥墩处。直至7月5日下午5时52分,在挖沙船碰撞大桥现场处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历时十小时抢险行动成功结束,有关部门将挖沙船 “湘衡山挖0023”成功拖离浔江特大桥。童鲲 摄
下午5时52分,拖带作业成功,挖沙船离开了浔江特大桥,并启动主机,往上游行驶。
记者从业主单位——中冶(广西)马梧高速公路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了解到,有关部门将挖沙船拖离大桥后,还需对桥体进行检测评估。7月6日,来自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组将会对桥体安全进行研判、鉴定。浔江特大桥“体检”期间,浔江特大桥梧州往南宁方向的车道仍然实施交通管制,改由对向车道双向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