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卢韵)今年以来,我市开展“社会救助精准兜底保障年”活动,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水平,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政策落实大排查,把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体系,同时把城镇低保中的“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市民政部门核查,上半年我市共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5.15万人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4381万元;保障城市特困供养对象2424人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15.2万元,城市低保中的380名“三无人员”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今年,我市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去年的240元提高到310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标准由去年的450元提高到585元。
今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33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170元。目前,我市各级财政、民政部门正按要求逐步组织补助发放和补发。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7.42万人次,发放城市低保补助金2434.05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28.9元;保障农村低保113.84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补助金16642.74万元,月平均补助水平达到146.19元。
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按照新的医疗救助标准,做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城乡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报销部分的自付费用报销率已达九成以上。民政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医疗救助累计救助13.50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690万元,我市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基本实现无缝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