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万立平 通讯员 谭庆莲) 养老院做义工、进社区做志愿者、在斑马线旁做交通劝导员……今年暑假,相比参加各类暑期培训班,梧州市不少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假期生活。
参与各类志愿服务
暑假期间,梧州市各学校鼓励积极学生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做交通劝导员、到社区开展清洁志愿服务、关爱老人或乡村贫困儿童、“小手拉大手”建设宜居乡村(社区)等,以此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
8月6日上午8时30分,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钟家樑和伙伴们来到市政府对出的十字路口斑马线旁,参与“我为城市建设出份力”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从8时30分到9时30分,钟家樑和伙伴们头戴小黄帽,手拿标旗,劝导行人和电动车驾驶者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偶尔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时,他们还会友善地对路人加以提醒。
“当交通劝导员虽然辛苦,但觉得很有意义,这个暑假过得比往年更有意思。”钟家樑说,在假期里他通过体验交通劝导员的工作,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提高,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做到不乱闯红灯、不随意穿越斑马线。
在学校提供的各类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建议中,来自梧州市北环路小学的谭紫允选择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她不仅和父母、伙伴们参与了清洁社区活动,还来到万秀区城东街道龙泉社区参加了“喜迎十九大 永远跟党走——青少年假期主题活动”。谭紫允给龙泉社区的居民诵读革命先辈的诗、信,以及节选文章,还和社区居民一起忆党史、听先烈故事、参加党史知识竞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暑假期间,北环路小学的学生到万秀区城东街道龙泉社区参加“喜迎十九大 永远跟党走——青少年假期主题活动”,给龙泉社区的居民诵读革命先辈的诗、信,以及节选文章。 西江都市报记者 万立平 摄
谭紫允告诉记者,到社区参加暑期实践,可以参与到很多活动,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对她的交际能力有很大帮助。
梧州高中的蒙星霖和同学们在假期里也当上了志愿者,他们来到桂东养老院,扫地、擦窗、清洗风扇……改善养老院卫生环境,还陪老人们聊天解闷。
提前体验职场甘苦
除了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梧州市有不少中学生选择在暑期体验职场甘苦。
梧州一中高一学生李思凤就参加了2017年大中学生“1+1”基层培养计划。据介绍,“1+1”基层培养计划主要是通过挂职锻炼平台,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根据安排,李思凤被分配到城北街道办从事文秘类工作。半个月时间里,李思凤在城北街道办整理各类文件、接收文件、打印或复印文件、帮助街道办工作人员准备会议等。
这是李思凤第一次参加到挂点单位进行基层挂职实践活动。她说:“与以往暑期期间参加的志愿服务不同,在这次挂职锻炼期间,我不仅体验了职场工作、增加与社会接触面,还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加阅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除了参加2017年大中学生“1+1”基层培养计划,不少中学生也选择到酒楼、奶茶店等体验生活。
高中学生李斯娜就在花样印象酒楼当了一回服务员,招待顾客、上菜、结账、收拾餐桌……酒楼里的不少工种,她都一一尝试过了。“以前去酒楼喝茶或吃饭,有时候还觉得服务员的服务不好,经过自己的体验后,我懂得了换位思考,觉得她们的工作也很辛苦,以后再去酒楼吃饭,我会更理解她们了。”李斯娜说。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对此,梧州市万秀区教育局少宫办谭主任说,在假期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既能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也能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但是,学生在参与各类暑期实践活动中,也需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过一个丰富、有意义又安全的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