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龙天传 通讯员 曾令卷 麦成
8月16日中午时分,在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里,广西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的瓷片分级车间依然机器轰鸣,工人们将分好级的陶瓷成品通过运输带送往打包区,完成包装后再装车运送到梧州临港经济区赤水码头,然后经水路发往全国各地……这是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内的企业生产运作的一个场景,而当地不少贫困户通过在园区打工,解决了“脱贫无门”的难题。
8月16日,在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人正在进行瓷片分级等工作,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当地的贫困户。西江都市报记者 龙天传 摄
“您好,请过来登记一下来访信息,谢谢配合。”当天,记者准备进入新舵陶瓷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门口值班室的一名保安告诉记者。
说这话的,是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的保安队副队长梁勇。今年28岁的梁勇是藤县藤州镇潭东村人,由于双亲年迈,而他又是家中独子,初中毕业后不得不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但由于学历不高等原因,梁勇打工的收入并不高,父母也是在家务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属于村里的贫困户。2010年,新舵陶瓷有限公司进驻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梁勇应聘上了保安队的岗位。如今,他已经当上保安队的副队长,每月月薪达到6000元。
今年54岁的谢芦娇也是潭东村2016年的一名精准识别贫困户,3个儿女将要外出读书的费用紧缺,是她面临的最大难题。在梁勇的介绍下,谢芦娇应聘成为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的一名专职清洁工,月薪接近3000元,再加上丈夫在家务农的收入,家庭的经济压力得以缓解。
“在陶瓷园区工作,我们不仅在经济上有收获,还学到了谋生技能。”来自藤县埌南镇的贫困户谢燕霞告诉记者。谢燕霞是新舵陶瓷有限公司抛光窑炉车间的一名操作工,她专门负责查看瓷砖干燥程度,确保产品达标生产。谢燕霞说,受益于该公司的岗位培训,她掌握了陶瓷抛光机器的操作技术,“就算以后需要另谋出路,自己起码掌握有一门技术,不至于因为难找工而没有经济收入。”谢燕霞说。
看到像梁勇、谢芦娇等贫困户员工在企业里都到了发展,新舵陶瓷有限公司的董事杨根铨的心里也倍感欣慰。杨根铨告诉记者,每年春节过后,陶瓷企业都会迎来复工潮。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藤县各乡镇内的贫困劳力谋求就业致富的意愿愈发强烈。对此,新舵陶瓷有限公司也将招聘会“开”到藤县各个贫困村,再由所在村的村干部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与企业方开展应聘洽谈。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吸纳近200名贫困户就业,他们的月薪大多在2500元左右。另外,新舵陶瓷有限公司作为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的龙头企业,也发挥自身经营优势,接收了共600户贫困户的小额信贷委托经营请求,并按照一定比例给对方返还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
记者从藤县有关部门了解到,藤县依托中和陶瓷产业园的发展优势,紧盯企业用工量大的实际,积极为贫困户就业牵线搭桥,目前已投产的12家陶瓷企业,共吸纳100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有约11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