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湖镇精准帮扶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工人正在喂养三黄鸡。本报记者 万立平 摄
遍山种满鹰嘴桃、桃树下三黄鸡悠闲地啄食……这是位于万秀区龙湖镇新民村十二组精准帮扶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的景象。
为拓宽龙湖镇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提高贫困户的收入,今年7月,龙湖镇政府与梧州市麦劲堡餐饮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劲堡公司)合作,利用以三黄鸡土鸡为原料制作的新粤西楼纸包鸡这一品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麦劲堡公司投资建设扶贫三黄鸡养殖基地,养殖肉鸡2万羽,辐射带动龙湖镇新民村、旺步村、高旺村47户贫困户,帮助他们增产增收。
因地制宜探索扶贫新模式
“我是失地农民,我们一家人生活主要依靠儿媳妇做清洁工的工资。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后,我们每年可以拿到1500元的分红。”73岁的苏紫贞说。苏紫贞是龙湖镇新民村13组村民,家中儿子残疾、缺乏劳动力,家庭生活贫困。
龙湖镇党委副书记韦宇宁告诉记者,龙湖镇的贫困户皆属于缺乏劳动力家庭,家庭成员不是因为患大病、残疾致贫,就是因学致贫,难以进行自我产业发展。针对这类情况,龙湖镇政府制定了“公司+基地+农户”扶贫模式。
据介绍,该扶贫模式以麦劲堡公司现有实体为依托,由该公司承担三黄鸡养殖经营管理,以及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全部责任。贫困户以万秀区补助的产业专项扶贫款3000元作为资金,入股麦劲堡公司,用于购买三黄鸡苗、饲料、人工管理费等生产物资,由麦劲堡公司投资建设扶贫三黄鸡养殖基地并负责连续三年养殖经营,每半年给予入股贫困户不少于750元的分红。
贫困户不需承担亏损风险
“若我一个人搞生产,始终没那么大的能力,还可能会失败、亏损。现在我们跟着养殖基地干,大家放心多了。”龙湖镇村民一刘姓贫困户表示,以前他也曾养殖鸡和鱼,由于不是很掌握养殖技术,又不懂市场,最后都以亏损告终。
韦宇宁说,依据“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入股贫困户不负担亏损风险,每年都可获得分红两次,金额每年不低于1500元。目前,龙湖镇新民村、旺步村、高旺村已有47户贫困户签订了养殖基地入股合作协议。基地第一批鸡苗已经采购,待到年底,这47户贫困户就可以拿到第一次分红。
此外,麦劲堡公司还会组织专家对合作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每年现场培训不少于2次,提高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据悉,三年合作期结束后,合作的贫困户掌握了三黄鸡养殖技术后,也可以自己养殖三黄鸡,只要达到麦劲堡公司质量要求,公司也将统一收购。届时,该公司将对农户养鸡场的鸡舍按照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