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吴艳虹
2014年,在梧州市农民工工作和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梧州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的联合倡议下,梧州市设立了133个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饮用水及歇息地。如今,三年多过去了,这些爱心休息站是否仍在发挥作用?带着疑问,记者实地走访了市内多个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
记者走访:休息站悄然 “消失”
8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新兴一路的中国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看到,银行门口贴着一个“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的告示牌。进入银行内,保安岗旁的柱子上也贴着相关的告示牌。据该银行当班保安介绍,银行里面有两排椅子可以提供给环卫工人休息,但是到此休息的环卫工人很少。记者观察发现,这两排椅子位于银行对外办公区域柜台前,专供客户使用。办公区域的角落处放置有一台饮水机,但并没有提供一次性杯子。
在2014年“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行动启动之初,位于新兴三路的中国移动梧州分公司营业厅内也设立有环卫工人休息站。但记者在8月19日回访时发现,该营业厅门口已不张贴爱心休息站的指示标志,营业厅内也没有专供环卫工人歇脚的椅子。店内几名工作人员均表示对休息站一事并不清楚,平时也没有看到环卫工人进入营业厅里休息。
环卫工人:很少会进休息站
8月19日中午,在新兴一路的太阳广场附近,记者看到两名环卫工人正坐在路边休息,旁边还停着两辆垃圾车。她们告诉记者,很少有环卫工人会到沿路单位设立的“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休息。“我们一般都是回环卫站设立的环卫工人休息点休息,有时太累了就坐在路边的地上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自己带的水,或者到路边的饮食店装些水喝。”环卫工人吴阿姨说。
随后,记者还到中山路、大学路等路段走访。采访中,多名环卫工人表示,他们的作业都在户外,天气炎热,很容易就出一身汗,身上的汗味加上垃圾的臭味,自己都觉得难闻,所以大家也不好意思进入单位设立的休息点休息。“我们平时在外面清扫道路,出汗多、衣服脏,如果进人家单位里边休息,怕弄脏了别人的地方,影响了别人单位的形象。”环卫工人陆阿姨说。
在采访中,有市民认为,设置“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有关部门应该想些办法,鼓励部分单位不打折扣地坚持推动爱心休息站活动,把这份“城市温度”延续下去。同时,环卫部门也可以引导环卫工人放下顾虑,鼓励他们主动就近到这些休息站里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