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当今社会,一部分人依然存在迷信心理,而这种心理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骗子们以“消灾免祸”为幌子实施诈骗,把迷信者的钱财骗走。虽然这些骗术并不高明,但还是不断有人上当。
8月27日13时许,岑溪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甘某报案,称其母亲在义洲大道大王庙附近被一男一女以“祈福保平安”的名义骗走了11000元现金。接到报案后,岑溪市公安局立即指令合成作战室、城南派出所进行调查。
经过缜密侦查,民警在掌握了2名犯罪嫌疑人的衣着特征,并锁定其中1名犯罪嫌疑人逃往归义镇的线索后,迅速赶往归义镇摸排。在归义派出所的支持下,办案民警于当天18时50分许,成功将犯罪嫌疑人谭某桂抓获。
谭某桂向警方供述了其假扮成一名会帮人看病的人,以家庭发生变故可以“祈福保平安”为由,诈骗了一名老年妇女11000元的违法犯罪事实。被抓后,谭某桂退回了诈骗所分得的现金5400元,并指认了与其一同作案的另一犯罪嫌疑人——岑城镇岑华村的莫某英。
民警立即赶往岑华村对莫某英实施抓捕。当天20时许,民警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莫某英,并追回4080元赃款。至此,岑溪警方成功破获这起迷信诈骗案,从事主报案到民警破案仅用了6小时。(莫飞敏)
相关链接
迷信诈骗案件的特点
利用封建迷信进行诈骗的案件,基本分为祛灾祈福、卜卦转运、寻医问药、帮看面相等四种类型,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嫌疑人分工明确,诱骗性强。民警通过分析研判发现,迷信诈骗团伙内大多有女性成员,对谁负责扮演什么角色及怎样分工等都有明确的划分。
2.作案手法老套,成功率较高。相比电信诈骗案件不断翻新的诈骗方式,迷信诈骗案件作案手段则较为简单,但隐蔽性强,只要找准目标,往往极易得手,成功率相对较高。
3.诈骗对象大多为中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受生理和心理影响,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加之易相信人,没有防范心理,对骗子的言行不做分析,因此最易上当。
4. 识破时间晚,报警不及时。受害人害怕由于迷信而被骗钱物的事情被张扬出去遭家人埋怨或别人耻笑,多数不会选择报案或者不及时报案,造成公安机关错失破案的最佳时机。加之被害人年纪大都偏大,记忆力衰退,对诈骗人员的体态特征等往往描述不准确,不能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5.作案地点偶发性。此类案件作案地点不固定,骗子作案根本不用动手,只凭花言巧语就可以骗得受害人的钱财,因此案件现场几乎不留痕迹物证。加之案件多属流窜作案,违法嫌疑人来得快,走得也快,大多得手后便迅速逃离。
6.被诈骗的财物以现金为主,其次是金银首饰。因此,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讪;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崇尚科学,切勿相信“天降灾祸”“鬼怪害人”“做法祛病消灾”等迷信说法;不要轻易将家庭情况透露给陌生人,遇到过于热情的陌生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上当受骗,要及时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