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8月中旬,谭先生突然瘫坐在靠椅上,家人急忙将他送到梧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由于送医及时,医生对谭先生进行溶栓治疗,使其化险为夷。目前谭先生已经康复出院。
谭先生今年53岁,有高血压病史。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正在看电视的他突然不能言语,瘫坐在靠椅上,右上肢不能往上抬,右下肢不能移动。家人意识到他可能是中风了,便立刻将他送到医院急救。
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后,立即开通急性卒中介入溶栓快速通道。神经内科医生为谭先生进行快速检查,经诊断其为脑梗死急性期。
在检查的同时,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征得谭先生及其家人的同意后,医生立即为其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当晚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经过进一步康复治疗,谭先生的肢体肌力恢复正常。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何奇檀介绍,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而造成的血管供血区内脑细胞缺血、缺氧,局部脑细胞缺血水肿和损伤会导致神经细胞坏死。轻者会瘫痪、失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重者会危及生命。目前脑梗死致死已排在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对人的健康威胁极大,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造成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梗死”发病还呈现年轻化趋势。
何奇檀说:“根据我国最新的脑卒中诊治指南,脑梗死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溶栓治疗的黄金急救时间窗从原来的3小时扩大到4.5小时。”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堵塞的脑血管立即再通,降低致残风险,是目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最有效的方法。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糖尿病及吸烟等。何奇檀提醒,中风往往来势急,会在毫无预兆情况下突然发病。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通过“中风120”口诀判别急性脑梗死先兆:“1”是指看1张脸,如是否突然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面瘫不对称症状;“2”是指查2只胳膊,如是否存在肢体麻木,平行举起存在单侧无力情况;“0”是指聆听语言,是否说话困难、含糊或不能语言。如出现了上述突发症状,市民要警觉发生中风的可能,须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聂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