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国内国际 >>  正文
     
新闻分析:强飓风“双击”美国敲响气候警钟
2017-09-09 21:07   新华社   

9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中心上空乌云密布。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新华社华盛顿9月8日电 新闻分析:强飓风“双击”美国敲响气候警钟

    新华社记者林小春

    “哈维”刚走,“艾尔玛”又来,美国再一次准备迎战强飓风。与此同时,大西洋上又有两场飓风威力迅速增强,并可能登陆。那么,今年美国的飓风季是否不同寻常?气候变化又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强飓风频发是否会成为新常态?

    前所未有

    据美国国家飓风研究中心的报告,当地时间8日早些时候,“艾尔玛”从最高等级的五级飓风降至四级飓风,然后又于当晚重新增强为五级飓风,持续最高风速达到每小时260公里。专家预测,“艾尔玛”的破坏能力可能超过刚刚重创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哈维”。

    “‘艾尔玛’将是史诗级的,可能比我们以前所看到过的飓风都要更强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警告说,“注意安全!如果可能,请撤离飓风路线。”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著名飓风专家菲利普·克洛茨巴赫对新华社记者说,从侵袭美国的飓风数目看,这仅仅是今年的第二场,所以“还不是太不同寻常”。但他强调,虽然美国曾在同一年经历过4场三级以上强飓风登陆,但“此前美国(在同一飓风季)从没有遭受过两场四级飓风的袭击”。

    每年6月至11月为大西洋飓风季。据统计,一个飓风季平均出现12场风暴,其中6场成为飓风,3场增强为三级以上的强飓风。平均每两年,美国沿海地区遭到包括一场强飓风在内的3场飓风袭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艾尔玛”即将登陆之际,本周大西洋上又形成了两场新飓风。截至8日晚,其中的“乔斯”已增强为四级飓风,而“凯蒂娅”也接近成为三级飓风。美国国家飓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埃里克·布莱克在推特上写道,“同时有3场飓风威胁登陆……这是前所未有的。”

    气候变化

    美国密歇根大学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专家理查德·鲁德教授对记者说,每年大西洋飓风季情况都不相同,但今年是一个“典型的活跃年”。

    鲁德解释说,飓风不仅围绕风眼循环流动,而且也有垂直方向的构造,其风眼墙大致上下直立。在飓风活跃年份,海洋比较温暖,而上层对流层的风速相对较弱。如果上层对流层风速较强,那么飓风垂直结构的形成能力将受到抑制;活跃年份的另一个特点是源自北非的气候扰动支持这些飓风形成。“今年,所有这些特征都存在。”

    那么,气候变化对这些飓风有影响吗?鲁德说,大气温度、海洋温度和海洋热含量都在升高,“所有已形成的风暴都处于这个变化、变暖的气候当中,因此很难想象变暖对这些风暴没有影响”。

    他指出,科学家们正越来越多认同“全球变暖正让今天的飓风不同于50年前的飓风”的观点,其不同之处可能在于降雨多出大约10%,从而使其影响超出我们可能已经准备好应对的范畴。“2017年风暴带来的极端降水和巨大的地理影响范围与气候变暖(的影响)是相一致的。毫无疑问,(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放大了风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但克洛茨巴赫却谨慎地说:“很难肯定地说气候变化涉及在内。过去几年,大西洋实际上处于一个飓风相对平静的时期。在‘哈维’之前,美国已经历了没有强飓风登陆的最长时间纪录。”

    新常态?

    放眼未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两场接连发生的强飓风是否会成为新常态?克洛茨巴赫说,强飓风接连发生其实“较为常见”,“1961年,大西洋上的前5场飓风都是强飓风。从登陆方面看,上一次有两场强飓风登陆美国,是2004年的‘伊万’和‘珍妮’”。

    鲁德却认为,两场接连发生的强飓风登陆美国大陆“确实不同寻常”。“在可预见的未来,至少在接下来几十年,气候将继续变暖,因此新常态将是‘改变’。天气在改变,因此风暴统计数字在改变,我预计极端风暴将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极端。”鲁德说。

    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在气候政策上开历史倒车,不仅不承认气候变化的科学性,而且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鲁德批评说,特朗普的气候政策“短视,而且是毁灭性的”。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文与大气科学系的杰弗里·克格尔教授认为,两周两场强飓风再次敲响了气候警钟。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万秀区五坊路小学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
市政部门施工人员翻修破损路面
藤县一棵大树突然倒下压住小轿车
藤县爱心募捐助力脱贫攻坚
蒙山县下半年蚕茧上市
蒙山县东江两岸夜景醉人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