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正文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南洋篇②】华工们说:那年头,不带六堡茶,你都不好意思下南洋
2017-09-09 17:12    梧州零距离   苏爱清 杨麦 龙天传

    以前,无数勤劳的华工,乘着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遥远的南洋,艰苦谋生,落地生根。来自梧州的六堡茶,也紧随着这些华工的步伐,通过“茶船古道”海外延伸线,向南洋各地进发。

    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旧称“巴达维亚”,这是华人进入南洋地区的第一站,据《东南亚概述》记载,从17世纪开始,就已经有华人在雅加达地区从事开垦种植等工作。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荷兰殖民者开采印尼的邦加、勿里洞锡矿,大量使用华侨华人做矿工。而邦加、勿里洞矿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为恶劣,据《东华觐见录》介绍,1901年,清廷官员吕海寰在外出查看后上奏折说,邦加地区的华工在锡矿上工作,苦不可言。由于长期在水中工作,他们经常患风湿和腹胀之症,而且当地气候异常炎热,华工因此死伤枕籍。

    《中国茶讯》(1951年版)指出,为了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少前往东南亚矿区的华工都随身带去自己家乡的茶叶,因此当时的东南亚矿区里,最多的就是六堡茶和乌龙茶。

    茶船古道寻迹·境外行南洋篇 第二集

 

    没想到,我们来到雅加达,却从当地茶人茶商处获悉,如今雅加达地区的华人华侨大部分都已不喝中国茶,更别说六堡茶了。茶商林莹辉和陈福森都已在印尼经营茶叶多年。9月4日晚,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印尼的华人华侨中,文化断层的现象较为严重,传统的饮茶习惯从20世纪60年代后就逐步消失了,绝大部分人华人华侨都已经习惯于喝加糖的英式红茶。最近十多年,随着中国茶道重新缓慢地恢复,雅加达的一些华人华侨又开始逐渐接受中国茶,但销量仍然不大。林莹辉在印尼和新加坡两地经销各类茶叶已有5年时间,而且,他在刚刚开始售茶的时候,就接触过六堡茶。但直到现在,他每个月销售的产品中,普洱茶仅仅只有两三百公斤,六堡茶更不见踪影。而陈福森也经营茶叶多年,从去年开始,他带了一些六堡茶的样品回到雅加达试销,但喝过的朋友和客人们都表示不太接受。

林莹辉(右一)和陈福森(左一)和记者交流六堡茶在印尼的发展情况。苏爱清 摄

    9月5日,我们和印尼中华总商会副主席陈杜栋、印尼百家姓协会副主席杨健昌等华人华侨代表茶叙。品饮过我们带去的六堡茶后,这些华人华侨们都一致叫好。但他们同时也遗憾地告诉我们,由于文化断层太严重,现在印尼大部分华人华侨都只喝咖啡,或者是加糖的英式红茶和当地出产的花茶,别说六堡茶,就连中国茶在当地都很少。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雅加达地区的唐人街还有几家广式茶楼,来自两广地区的华人华侨还会去喝喝茶。到了60年代中期以后,整个华人社会快速本地化、西化,饮茶的习惯转向了,这几家茶楼也关了门。

记者邀请印尼华人华侨代表共品梧州六堡茶。 导游傅通伦 提供

    在我们备感失望时,来自邦加岛的老华人黄荣汉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今年已经66岁的黄荣汉向我们回忆说,他的曾祖父在清代末年从广东梅州乘船来到邦加岛上开土产杂货铺。当时岛上有很多开采锡矿的华人矿工,大多都是来自广东的客家人。“六堡茶”这个名称他没听过,但他知道,从他曾祖父那时候起,岛上就有一种叫做“南邦”(印尼语音译)的茶,这种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由被“卖猪仔”的华工随船带来的,冲泡以后外观、口感都像普洱茶,但味道没有普洱茶那样苦涩。当地华工把这种茶作为一种中药来使用,认为它可以消暑化湿,而且,他们每餐吃完了油腻的肉食以后,都习惯喝这种茶来消食去腻。“南邦茶”的使用量很大,黄荣汉曾祖父、祖父,乃至他父亲三代人经营的土产日杂铺里都有出售,但也因为使用量太大,华工们随船携带的茶叶供不应求,后来,当地的华人华侨就直接使用印尼本地的茶叶制作“南邦茶”。时至今日,邦加岛上的华人仍然饮用着这种“南邦茶”。

记者(左一)采访老华人黄荣汉(右一)。 苏爱清 摄

    黄荣汉还说,邦加岛上的华人饮用“南邦茶”,传统的饮法是用一个大陶罐或大木桶,把茶叶投进去,然后冲满热水,闷上一段时间以后,再用大杯子舀着喝。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就用大的玻璃杯或者搪瓷杯盛满了分给客人,以示尊重。

    在这些邦加岛传统的“南邦茶”饮用方式中,我们依稀见到了一缕六堡茶昔日在印尼的影子。

    (苏爱清 杨麦 龙天传)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创春种经济作物
2024年苍梧县六 ...
春日美景
黄花染山头
两广摄影家齐聚梧州
蒙山夕照
祭扫烈士墓献花表哀 ...
苍容浔江大桥完成首 ...
文圩镇抢种姜芽促“ ...
乐享足球运动
带动农民增收
推进大桥建设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