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清朝牌匾见证 崇尚读书好家风
2017-09-10 09:32   梧州日报   见习记者 陈凡文/摄

该匾制于清朝咸丰十一年,在岁月风尘的抚触下已显斑驳。
 

    在梧州市新兴村白垢片旧村,一块老旧的“文魁”字样匾额悬于一户人家门上,让过路人忍不住抬头端详,寻思这块沧桑匾额背后的故事。

    从匾额题字可以知道,该匾制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清朝大臣刘长佑于辛酉年农历十月,为中举的黄元康所制。匾额红底黄字,“文魁”二字笔力雄健,在岁月风尘的抚触下已显斑驳。

    据黄家后人黄勇介绍,最初是一对姓黄的兄弟从福建邵武迁来白垢片,两人在此安家乐业,繁衍生息,家族人数不断增加,因此,现在该片区的居民多是黄氏兄弟的后人。

    而黄氏兄弟千里迁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两兄弟的父辈名叫黄峭,生于后唐时期,官至工部尚书,娶三妻育二十一子,家境富足,唐朝灭亡后,社会动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黄峭决定弃官归隐。彼时已是杖朝之年的黄峭,深感家族人群大聚居式的生活过分安宁,决定分散子女去各处闯荡,他把家产分给二十一子,除了将每个妻子的大儿子留在身边侍奉自己外,其余十八子分赴各地开疆立业,临别时向诸子赋诗一首:“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我思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我们的祖上是这十八支队伍的其中一支,大约在明朝成化年间来到梧州,在白垢片落户,两兄弟在这块地上分开住,一个住东一个住西,”黄勇告诉记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匾额下的老屋及周边还住满了黄家的后人。

    黄勇说,黄家人从祖上开始就形成了崇尚读书的风气,过去村里还专门有一个地方叫做书房地,是一个专门供读书人安心读书的茅棚。在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下的黄元康,赴桂林乡试,并中了举人,不过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放弃了仕途为官之路,选择回到梧州的凤台书院教书育人。

    改革开放后,人们经济富裕了,部分村民买房搬迁到别处,“老屋已经不住人了,逢年过节,村里的后人就回来上香拜祖。”黄勇说。

编辑:邓超妍 冼静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