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梧州城演义㊴】交通方式多元便捷 千里之遥一日可还
2017-09-25 16:07    梧州日报   记者 罗丽思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一座座大桥飞跨江面,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洛湛铁路穿山而来,“和谐号”高速飞驰而过;机场上空,航班次第升降,空中走廊日益完善;磅礴西江,千帆竞发;码头上,看不到尽头的集装箱整齐码放,静待调度……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梧州在交通建设方面可谓越发完善,以梧州为圆心,海陆空全方位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架构已经形成,梧州的发展奏起了激情澎湃的乐章。

    西江黄金水道 再兴百年商埠

    作为广西东大门,梧州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我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在水运唱主角的过去,梧州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鼎盛一时,经济发展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至上世纪90年代,水运仍然占据了梧州交通的主导地位。

    2014年7月,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到荷兰出差,在当地博物馆翻拍了一张旧照,照片拍于150 年前的梧州。照片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密密麻麻地停靠在河岸两旁,占了大半河面,最窄处只能容一条木船驶过。照片真实反映了当时“半个梧州水上浮”的西江航运盛况,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凭借着拥有141公里的西江“黄金水道”,西江梧州段成为广西航运最繁忙的河段。一方面,轮渡承载着梧州人民的出行,当时客运直达港澳,港口码头林立,热闹非凡;另一方面,货船众多,客运船只排满了江边,码头上人们排长队上船,货物排着队上岸,盛极一时。

    梧州开通了众多直达上下游各地的航线,为了满足卸装,还建设有专门用于货运的珠玑码头、大南码头等码头。当时建设码头十分火热,其中60年代中期建的航运客运码头,堤岸梯级采用混凝土构筑,在对开江面设置了水泥趸船组合的200米长廊式泊位,可以同时靠泊5艘500吨级客轮,并配套建筑面积1286 平方米的客运站,客运站设有844平方米的候船室,全港长途干线客运船舶主要集中在此码头停泊。单一个航运客运码头规模就如此大,可想而知当时梧州航运有多繁忙。

    1983年,梧州至香港的客运业务恢复,在西江三路也新建港澳客运码头1座,配置有600多平方米的联检筏,客轮可直接靠泊,直接方便市民、旅客坐船直达港澳。80年代,梧州市政府更是连年拨款先后把鸳江、文澜、下关、船厂、油漆厂5个渡口改为混凝土码头,而梧州市第一座轮渡候船大楼——鸳江码头候船楼也随之建成。码头、航线等不断的建设、开通,使得当时梧州江面上更热闹了。

    曾在梧州市交通局任职的李礽春亲历了改革开放后西江梧州段的繁忙时期,他在《又见水道流“黄金”》一文将80 年代西江水道的盛况描述了出来,在他眼中西江水道,是流淌着“黄金”的。当时西江一片繁忙,船舶来往如梭,国营、集体水路运输企业大发展,私营船舶也日渐增多。

    三江六岸上的梧州历来得水上之便,自古便是广西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口岸城市。据记载,自1953 年开始,梧州对水运事业便有计划地进行了整改,随后的一段较长时间里,梧州口岸都保持了广西对外贸易最大内河口岸的地位。1950 年至1987 年的38年时间里,梧州口岸各专业进出口公司创汇额达54.06 亿美元,占广西的43%,水运事业仍然对梧州乃至两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发展作用。虽然当时随着公路和铁路的兴建发展,客货运分流,使梧州港在1986 年全国内河港口排名从第6 名退至第11 位,但仍不失其重要的港口优势。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的加快发展,“门到门”的公路运输和高效快捷的铁路运输日渐兴盛,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相对衰退,梧州的港航水运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特别是西江沿线陆续开通通关口岸后,梧州作为广西唯一水路口岸的格局被打破,港口发展随之进入了一段相对低迷的状态,在2004 年前近10 年,梧州港口吞吐量徘徊在100 万吨左右。

    “1950 年至1992 年,这个时间段是进入新时期后梧州航运发展得最快的时候,当时梧州航运发展迅速表现在几个反面,一是在运力方面,船舶类型更新换代快速,90年代后基本上将木船都换掉了,不管客运还是货运使用的都是新型船只,运载能力更强了;二是运量上的变化,到90年代,客运量已达上百万人次,货运量也迅猛增长;三是航运出口物资类型越来越多,从过去的以土特产为主增加到各种高技术产品。”看着梧州水运起起落落,曾编写《梧州航运史稿》一书的易源如此总结。他感叹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梧州水上运输从大发展时期到1993年至2004年的有所下降时期,再到2008年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后的再次发展,历经了三大阶段,可谓多有起伏。

    但是,经过短时间的沉寂后,2008年10月,自治区、自治区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该战略的提出,梧州水运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趁势而为,梧州市先后开工并建成赤水、李家庄(三期)、紫金村、大利口等码头作业区,码头布局日趋合理化,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成通航更是彻底打通了西江航运咽喉。目前,梧州市以长洲水利枢纽为节点,初步形成了坝上2000万吨、坝下3000万吨货物吞吐量的港口布局。

    “现在赤水港每隔几天,就有超2千吨的大型船舶停靠泊位装卸货物。”一名码头工人高兴地说。据了解,2016 年梧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384万吨,较2013年(珠西经济带规划实施之前)的3015 万吨增长12.2%,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9.0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2.3万标准箱,较2013年39.2万标准箱增长33.4%,占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74.7%,继续巩固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地位。

    桥梁彩虹飞架 公路四通八达

    新中国成立后,梧州在交通上的明显变化表现为打破以水路为主的交通格局,加大力度建设陆路交通线。

    民国15年(1926年),梧州第一条公路——容苍公路建城,拉开了陆路建设的序幕,在随后的近70年时间里,建成了以梧州为中心的有高等级的公路交通网。

    “南梧二级公路尚未通车之前,从梧州去南宁,要么是乘坐13~14个小时的长途班车直达南宁,要么是采取水陆联运方式,先从梧州坐船到贵港,再搭乘火车或班车到南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南宁读书目前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市民钟声回忆道。相当一段时期,由于少高等级公路,严重影响经济,影响了群众的出行来往,交通滞后成为制约梧州发展的痛点。

    1993年,对梧州来说是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南梧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了,这是当时广西第二条远距离的高等级公路。“从梧州到南宁,路上花了6个多小时,为了预防可能的晕车,还特意准备了晕车药。”市民莫小姐在2005 年考上了位于南宁的大学,那年开学,她背上行李踏上了去南宁的班车,长时间旅途令她记忆犹新。

    岑溪至兴业高速公路作为南梧高速公路的最后一段,2008年12月,该路段正式通车,这标志着南宁至梧州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这条高等级公路的对接贯通,将梧州与南宁的距离拉近为3个多小时车程。

    梧州到南宁交通的变化,恰是梧州城市大交通整体提升的缩影。

    1994年2月,梧州又新建了梧封一级公路,这是梧州的第一条一级公路,接通了广东境内的一级公路网,使得梧州到广东更方便了。接下来的日子,梧州又陆续建成南梧高速公路、马梧高速公路、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等道路,进一步扩大了现代化高速公路网。直至2015年,梧州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益发加快,如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已通车运营,市环城高速和梧柳高速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同时也不断扩大城市周边的路网建设以及农村公路建设,逐渐形成了以梧州市为中心,外连西、南、粤、湘,衔国道而通全国的畅达公路网络。

    外修高等级公路,内修广阔的乡镇路网。据《梧州市交通志》记述,20世纪50 年代初,梧州集中力量,重点突击恢复玉戎、蒙濛公路,并续建戎梧、梧莲两条主要路线,也陆续改善、修建或新建不少公路,包括改善山区交通状况,全面展开公路建设。在1961年至1965 年间,公路建设则侧重于“巩固提高”为主,改善与整修路、桥,新建金鸡至岭景、筋竹至黄陵等公路,全地区通车里程已达1237.7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前的32.53倍,新建公路710.7公里(不包括修复公里)。1968年以后,梧州又逐步修筑了外接国道、内连乡村、接通毗邻省、区的公路,新建梧州至广东封开、岭景至容县界、大坡至广东郁南等公路,通车里程延长至1421 公里。在1977年至1980年期间,开辟了岑溪水汶路段,梧州从此入广东与国道相衔。1980年后,梧州公路建设以修建城乡道路为重点,

    至1989年底止,通车里程达到3432.06公里。

    “现在不少市民到南宁、桂林等地旅游,会对当地的双层公交车感到新奇,其实,梧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拥有过双层公交车。”这是一位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老梧州”积攒在内心的自豪感。

    据了解,早在1959年,梧州市公交公司成立后不久,就组织了公共汽车进行交通运输,在市中心行驶。上世纪60 年代末,随着桂江一桥的建成通车,公共汽车线路扩展到河西片区,到80年代末,梧州城区交通形成了河东-河西-钱鉴-河东的格局。到了90年代,市区引进载客量更大的双层巴士,而城区主要马路及郊区也已有公共汽车行驶,与长途汽车运输营运共同形成了一个环市区并辐射周边的公路运输格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发达的水运带了商机,也制约了交通的畅顺,聪明果敢的梧州人,在科技水平并不发达的条件下,不怕阻力,奋勇前进。1969年,桂江一桥横空出世,取代了会给过往船只造成不便的抚河浮桥,也是由此开始,梧州的桥梁建设史进入了真正的建设阶段。1986年,桂江二桥建成,1990年,万众瞩目的西江大桥也建成通车了,若彩虹飞架,将两岸连接起来。90年代后,梧州又修建了云龙大桥、紫竹大桥等桥梁。进入21世纪,梧州建设桥梁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鸳江大桥、莲花大桥等桥梁相继建成通车。2017年,西江三桥又已建成通车,西江四桥等桥梁也在抓紧施工建设中……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梧州城市面貌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跨江大桥越来越多。”教师阙锦榕表示,相继建成的大桥,使梧州实现了“两江隔三岸”的顺畅连接,展现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的新姿。

    鲲鹏展翅高飞 铁路汽笛鸣响

    现代化交通网络中,除了公路运输,必不可少的是代表高速的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

    进入新时期后,梧州空运事业的发展其实是经过了一番曲折的。作为一个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虽然在空运还没普及的民国时代,梧州就已经建设了高旺机场,并开辟了通向区内外的航线,但上世纪60 年代初,该机场停飞后梧州空运就陷入了止步状态。曾任梧州市副市长的李培燊在1986 年写下过一首《登高展望》的诗歌,诗中的一句“鲲鹏一鸟飞”,正是因当时梧州无飞机跟不上改革开放飞快发展的形势而发出的叹息。

    直至上世纪80 年代末,梧州空运才迎来了转机。1987 年,为了筹建机场,李培燊负责上北京汇报筹建机场的工作,此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在1988 年国家民航局批准了梧州在长洲岛兴建飞机场。1992 年4 月1 日,长洲机场破土动工,两年后的1994 年就全面竣工了,这是梧州的第一个民用机场。在1995 年4 月16 日,长洲机场正式通航。

    长洲机场投入使用后,李培燊感叹,“这‘鲲鹏一鸟’飞翔全国各地了!”,曾经为之奔走的曲折历程终于有了回报。

    长洲机场先后有南方、贵州、山东、海南等航空公司执飞梧州至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海口、南宁、桂林、柳州、北海并延伸至各地的航线。2015年,梧州全年保障机场飞行起降8.38万架次,其中航班保障1076架次,通用飞行8.27万架次,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31万人次,安全形式总体趋稳。如今,梧州西江机场在建设中,建成后长洲机场便会进行搬迁,届时将会进一步促进梧州航空事业的发展。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铁路交通也是尤为引人注目的运输代表,作为现代化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梧州的铁路建设早在民国时期就受到了孙中山的重视,虽然他提出的修建经过梧州的铁路构想在当时没有得到实现,但是几十年后,在2009年9月9日,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梧州至南宁的K9325次客车,载着300万梧州人民的百年梦想,缓缓驶出梧州火车站。洛湛铁

    路永州至玉林段正式开通客运列车,从此,梧州人乘火车出行的梦想变为现实。

    洛湛铁路线路按照国家一级铁路设计,该铁路梧州段在苍梧县沙头镇尚义坪进入梧州市,梧州境内段长为153.265公里。自通车后,梧州便迎来了铁路时代,进一步完善了境内交通网络。此后,处于“三圈一带”交汇节点的梧州,便已拥有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水运、航空齐头并进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形成水陆空环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益发显得生机勃勃。

    动车便如公交 出行说走就走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梧州人民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仅5年后,在2014年4月18日,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缓缓驶入梧州南站,南广高铁广西段正式开通运营,梧州又一跃迈入了“动车时代”。

    南广铁路是南宁至广州铁路,途经梧州,这是一条广西、云南至华南沿海地区铁路通道的骨干线路,跨越粤、桂两省区,线路全长471公里,是以客运为主,客货共线的快速、大能力区际重要铁路干线。梧州段长约80公里,设有藤县站和梧州南站两个站点,每天都有上百趟列车经过。而随着南广铁路的开通,梧州同时融入了广州1小时经济圈以及南宁2小时经济圈,梧州通往南宁、广东更便捷了,千里之途不再遥远,市民分分钟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梧州迈入“动车时代”,动车便如公交,出行说走就走。

    如今,高速便捷的动车已经成为不少梧州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自从梧州有了动车,我一有空就跑回家,有时候甚至当天往返,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跟家人朋友聚一下。”市民莫连女士一说起南广铁路就赞不绝口,她说自己家住龙圩,在广东工作,虽然与家相隔遥远的距离,但周末休息想家时就会坐上动车回来。“坐动车来回梧州和广东两地,往返加起来路程大概也就是三个小时,非常方便,让我们这些思家的人可以随时回来,也不耽误工作。”

    而近年来,对铁路运输的建设,梧州也在不断加快脚步。2016年,梧州又开通了赤水铁路专用线,这使得梧州正式开启了“公铁水”联运的新模式,进一步迈进“大物流时代”。而依托铁路的开通,梧州也抓紧推动“铁”、“公”、“水”的有效衔接,完善产业布局。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大宗货物与产品源源不断地在梧州与各地之间相互运输,梧州的发展也在提速当中.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60年

    1月23日 交通部海河总局在梧州召开全国中小港口装卸机具技术革新先进经验交流会。

    5月 原有的4个城区公所分别改为万寿、白云、鸳江、蝶山4个人民公社。

    ●1961年

    是年 梧州市开始将十六两制市秤改为十两制市秤。

    ●1962年

    7月24日 市人委发出通告改进市区居民粮油供应办法,印发“梧州市市内粮票和油票”,凭票供应粮油。

    ●1965年

    7月1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基建项目——电厂扩建工程全部竣工。

    是年 在北郊钱鉴村桂江岸边(今桂江船厂船体车间)发现了铸钱作坊遗址,这是北宋时期江南六大钱监之一的元丰监铸钱作坊遗址。

    ●1966年

    10月24日 梧州大桥(桂江一桥)动工兴建,1969年10月1日建成。

    ●1967年

    1月24日 40多个群众组织宣布成立“进驻市委行动委员会”。同日进驻市委“监管工作”,实行“夺权”。全市各单位掀起“夺权”高潮,中共的各级组织相继瘫痪,党员被迫停止了组织生活。

    8月20日 市“文革”中的两派组织第一次大规模武斗。

    ●1969年

    市直属机关干部数百人下放到贺县八步芳林“五七”干校参加体力劳动,接受“再教育”。

    2月 1966年至1968年三届高中毕业生和年满16周岁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

    (摘自《梧州大事记》)

编辑:黄东莹 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苍梧县狮寨镇举行第三届青梅文化旅游周活动
· 梧州市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行业秩序规范
· 万秀区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 苍梧县召开全县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
· 长洲区大塘街道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显成效
· 藤县太平镇多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为选手助跑为消费助力 本地餐饮住宿行业推出优惠活动
“四好农村路”助力 ...
绿化美化公园景区
诵读古文传承国学经 ...
高新科技企业扩能升 ...
水位上涨
抢工期加快建设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