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梧州城演义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骑楼古城承载辉煌
2017-10-20 16:17    梧州日报   

    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摄影:梧州日报记者 麦朝枢

    建筑文物沉淀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印记,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进程的最好诠释。

    梧州厚重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风情,无论是中西文化交融而成的骑楼建筑,或是浓缩梧州近代开埠历史的西式建筑,又或是有着“梧州西关大屋”之称的古民居群,都是这座古城多种建筑文化的融合,是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的最好体现。

    A【拆城筑路兴建骑楼 上宅下商彰显魅力

    说起梧州的历史建筑,曾担任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吴承华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一段经历仍经久不忘。“1992年,我随市政府代表团到英国新港市考察,该市布雷夫韦特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普得知我来自梧州后,很是兴奋。”吴承华回忆道,侯普先生说,1986年,他曾经到梧州进行访问,对梧州的骑楼建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人注意文物保护,梧州这片古老的建筑在他们眼中,是珍贵的资源,他再三建议我们要保护好这片珍贵的骑楼建筑群。”

    这片获得外国友人高度称赞的骑楼建筑群,就位于梧州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22条骑楼街上连绵成片地汇聚了560栋中西经典骑楼建筑,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城市中实属罕见,不仅是梧州昔日峥嵘岁月的见证,也让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一份“中西混血美人” 般的独有魅力。

位于河东老城区的骑楼城建筑群,集中连片,保存完好,在岭南城市中实属罕见。

    何谓骑楼?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侃言解释,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内尼亚普库尔,由东印度公司的英国人首先建造。随着殖民化的扩大,19世纪末,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开始出现骑楼建筑。为适应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便于人们遮阳避雨,出现了有顶盖的交易空间场所,这便是骑楼的原始形式,后逐渐发展演变成兼具固定性和舒适性的临街商业楼房建筑形式。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梧州大规模建骑楼,要从1924年的一场大火说起。吴承华介绍,清朝时期,梧州特色民居主要以砖木结构的 “竹筒屋”和仿北方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这种房子建造成本低,但却有着火灾隐患。1924年11月30日,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北门外珠投岭24号商铺失火,时值东北风大作,火势蔓延入城,烧毁4709间商铺,全市十分之七的房屋受灾。广西省绥靖会办黄绍竑认为,这次火灾如此惨烈,除风高物燥之外,城内街道狭窄,施救不便,亦是主要原因。因此,他提议把全市街道加宽,除火烧区域外,其他区域也一律重新改造。于是,一场“拆城筑路,挖山填塘”的大改造拉开序幕。“当时,广州已大规模兴建骑楼建筑,吸收了中西方的建筑艺术,建造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建筑。那时梧州原来的坊式房也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于是便在广西率先参照广州街道式样建设,骑楼就此出现,渐渐成群成城。”吴承华说。

    回忆起住在骑楼里的日子,曾在大东上路住了近20年的田欣妮说,那是充满浓郁人情味的生活:“骑楼里就像是七十二家房客聚居地,邻里之间熟悉亲切。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在骑楼下玩耍,无论是炎炎盛夏,或是细雨连绵的秋冬,在骑楼下总能安然自由地通行。临街店铺的货柜里还有着不少有趣的玩意儿和小零食,最为吸引我们。”

    《梧州·中国骑楼城》一书记载,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骑楼下是人行通道,骑楼上用作商号或货栈,人们在骑楼下行走,不仅可以免受日晒雨淋,还能更接近店铺货柜,便于选购商品。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 公共大厅”,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适应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B【外来建筑洋为中用 与水共舞商贸繁盛

    作为广西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加之毗邻粤港澳,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梧州骑楼的风格,不仅有中国的建筑特色,也融入了西方文化的韵味。古香古色的花窗、灵巧别致的砖雕、古朴凝重的牌坊,张扬着底蕴深厚的中国本土文化。挺拔秀美的罗马柱、线条流畅的拱窗、繁复精致的穹雕等,则洋溢着欧美情调。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和谐共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骑楼艺术景观。

    因水而兴,也造就了梧州古城独特的水文化,这些文化元素烙印在生活和建筑之中,从骑楼的建造与风貌中便可见一斑。

    位于西江、浔江和桂江三江汇合处的梧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广西784 条河、80%以上的水流经梧州,其中河东区更是三面环水,但也因地势较低,常年水患肆虐。“于是,常年与水打交道的梧州人,在兴建骑楼建筑之初,就考虑了应对洪水的办法。”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韦玉姣在研究梧州骑楼时就发现了多个梧州骑楼设计的巧思。如采用比竹木更能抵御洪水的砖木结构,层数大多不低于三层,骑楼地层的层高较高,减少洪水漫上二楼的可能等方面,而其中最具梧州特色的设计,当数骑楼立柱外一高一低的两个铁环以及二楼住宅的临街之处特设的水门。梧州人为何煞费苦心设这两道“装饰”?这自有它的妙用。前者用来系船泊舟,后者则是逃生的通道。每当洪水进城,漫到一楼的门口,垫上几块砖头,照例有序做生意,从容打牌,泰然谈笑。洪水再高一些,就将备好的船只系在铁环上;若是洪水继续发作,漫到二楼,人们则打开那扇水门,跨上漂浮水面的船只,从容不迫地坐船出入,或是在水门边放下竹篮,向水上流动售货小艇购买米、油、蔬菜、火油、电池等生活必需品。“与水共生的梧州人,将骑楼这种外来的建筑形式,运用巧思进行了本土化,也让这些鲜明的建筑特点,让梧州骑楼区别于其他城市。”韦玉姣说。

    “地总百越,唇齿湖湘,噤喉桂广”,梧州于1897年开埠通关至20世纪30年代,商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骑楼城随之迅速成为商业与金融中心。商业的繁荣造就了一批批富商巨贾的同时,也吸引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开设商行,创立众多家喻户晓的老商号、老字号、老招牌,商贸发展独领风骚。

    据有关史料记载,梧州通关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兴旺,各行各业均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流通商贸百货、货币兑换和赊贷而服务的平码行、银号和钱庄,也如雨后春笋般在骑楼街成批出现,主要集中在九坊街和五坊街一带。五坊街内还有一所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粤东会馆。“当时的‘会馆’,性质类似我们现在的‘会所’和‘俱乐部’。粤东会馆因由广东籍商人开设而得名,除此以外,当时还有苏杭会馆、湖广会馆等会馆存在。”陈侃言介绍说,这些会馆除了相互交流商贸信息以外,还兼具其他功能,组织各种活动。

    此外,独资经营逾百年的梧州首家百货商号天宝华、有着“中国第一号”之称的日升昌银号、由李济深等人合股筹办的南华酒店、周恩来来梧指导工作曾下榻的大同酒店等,每一处都有着历史典故,见证了梧州曾鼎盛一时的商贸历史发展变迁。

    然而,由于常年遭受洪水侵袭,不少骑楼街道逐渐面临残旧破败,排水渠堵塞不畅,供电管线老化,安全隐患严重等困境,改造迫在眉睫。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重现骑楼当年的繁华景象,2003年,梧州市政府斥资对原有的骑楼,在其原址的基础上,按原貌对其进行改造。如今梧州共有骑楼建筑560多幢,现存骑楼街道22 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骑楼街达到2530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梧州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馆。2006年11月,梧州将骑楼城、历史文化长廊、龙母庙3个景区加以整合。2007年1 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这3个景区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2010年5月,骑楼城胜景视频亮相上海世博会,在更广阔的平台展现这份属于梧州建筑的魅力。

    C【百年商埠物化遗存 西洋建筑独具一格

    1897年,中英签订《中英缅甸条约》续议西江通商专条,将梧州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当年6月4日,梧州举行开埠大会,英国在梧州下关设立海关收税,自此开启梧州百年商埠的历史。开埠后,外国人进入梧州,西方建筑理论和建筑风格随之传入,并对梧州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建成一批近代西洋建筑群。

    如今,位于西江三路原梧州地委大院内的梧州海关旧址(大院里51号、52号、55号、57号、60号、63 号),依稀仍可见当年的优越与奢华。这七栋西式建筑建于1918年,建筑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目前广西保留完好、规模最大的民国时期海关建筑群。据史料记载,梧州开埠后,正式设立海关。1918年,“海关大院”选址始建,先后建成税务司公馆、俱乐部、帮办宿舍、办公楼、进修会等七栋建筑,楼房之外还有弹子房、花园、网球场、大草坪等,方圆五公里内均属其管理。

    1950年5月,梧州旧海关撤销,梧州人民政府接管梧州旧海关大楼,先后拨给梧州市人民医院、中共平乐地委、中共梧州地委使用。2004年6 月,该大楼被梧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 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黎军退休前一直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在原地委大院工作、生活了十多年,他对这一片旧建筑,有着深深的眷恋。他认为,从建筑学角度看,梧州海关旧址对梧州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整栋大楼采用西式风格设计,从地层到顶层均为直立楼孔拱洞,内室铺柚木地板,走廊铺花阶砖,门窗均配以黑色柚木,宽敞明亮。”黎军说,这是上世纪30 年代欧陆风格建筑的典型特点。他还观察到,海关旧址地层被间隔成一个个房间。“其实地层都是架空的,不作实际使用。”他分析认为,架空设计的目的是适应南方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每个房间还有一个壁炉,这是当时英国人在冬季取暖之用,也方便他们及时销毁机密文件。在他看来,梧州海关旧址是当时梧州口岸受帝国主义控制的见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国人把西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引入中国的情况,“海关旧址还是梧州第一幢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建筑,它也为民国时期梧州城市建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西式风格的样板。” 黎军介绍。

    此外,还有位于梧州市区的英领事署旧址、思达医院旧址、梧州邮局旧址、广西银行旧址、中山纪念堂、广西大学旧址、天主教堂等,这些建筑大多建于 1897年至1935年间,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教会、办公楼、商务洋行、学校和医疗卫生五大类型。一般为多层砖木或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布置多为方正形,屋内有壁炉,设有回廊、地垅等,屋顶多为四坡瓦顶,门窗多为拱券形式,具有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时至今日,它们的整体框架保存较好,是梧州乃至广西保存最好的近代西洋建筑群之一,体现梧州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浓缩了梧州近代开埠以来的历史物化与重要遗存。

    D【古民居群连绵成片 商业巨子萃聚之地

    “三江关键,两粤咽喉”的古都梧州,古城格局分明,至今仍保留有汉城及明城城墙遗址,古城历史街区分布与建筑依旧保留着浓郁的岭南风情和山城水都的历史风貌,仍保存着众多完好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千年古郡风骨犹存。而金龙巷与维新里无疑是梧州古民居群中的典型。作为迄今为止梧州乃至广西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岭南古建筑民居群落,体现着梧州作为传统岭南城市的历史风貌。

    身处金龙巷,清一色石板路面蜿蜒曲折,整条古街巷犹如长龙蜿蜒,错落有致。这里有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民居建筑22座,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南北长94米,东西宽50米,皆为砖木结构,坐北向南,屋与屋紧接,每座均有天井,进深13至20米。墙体使用青砖砌成清水墙,正门各用趟门,屋内正间与次间用板墙分隔,每间进深隔扇不同,有的地面还保留有清代方砖。木构梁架有七或五之数,部分屋脊造型精致,配有图案雕饰,外墙及檐梁、挡板尚存不少雕刻物,内容有民间故事、吉祥纹饰等。

金龙巷有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民居建筑22座。

    金龙巷的由来,与梧州当年三江总汇的重要军事格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明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当时韩雍统兵十六万驻扎梧州,在河东、河西设立两大兵营练兵,位于河西西堤路临河一带的称大较场,位于河东旧城内北门附近的称小较场。”梧州市志办原主任陈金源讲述,清乾隆八年,梧州府副将朱武英把小较场改建为官邸区,即如今金龙巷的前身,“之后许多官宦世家、富商巨贾纷纷建宅迁入,渐成规模住宅群。当时,朱武英的儿子朱金龙人缘极好,且身怀绝技,享负盛名,于是便将这里命名为‘金龙社’,后来改称‘金龙巷’。”

    而维新里则是梧州的“西关大屋”。在这条南北长200米,东西宽55米的百年老街内,趟栊门、青砖门面、镂花雕窗、灰雕窗顶的大宅随处可见,39座建于清末民初的特色民宅仍保留至今,占地面积达11000平方米,门面用水磨青砖砌,屋内均有采光天井,与广州“西关”颇为相似。

    陈金源介绍,“维新街”的得名,是为了庆祝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初十,梧州在两广率先宣布独立的胜利消息,“维新”一语,正是取“弃旧图新”之意。“但其原名实为‘合益街’,这包含的是一段维新里曾豪门盛景的岁月。”据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英、美等国的外商于香港置办公司,公司在梧州开埠初的业务,由当时梧州四大富商之一、梧州合益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缉堂代理。吕缉堂在府衙旌旗牌坊附近购地,兴建了一批新式住宅以后,又陆续吸引了大批广东籍的商人在此处建宅世居。因吕缉堂经营的合益公司声名远扬,因此当时官商聚居的此地就被称为“合益街”。

    维新里还拥有多个“梧州第一”头衔。梧州第一间戏院合益戏院(今民主路小学附近)就位于维新里内,由当时梧州“四大富商”之一陈太记投资,建于1919年。这家戏院既放电影,又上演粤剧,曾上演《难兄难弟》、《平贵别窑》等粤剧,一度轰动全城。梧州第一座教堂天主教堂也位于此地。从清代的同治九年(1870年)起,就有不少外国的传教士相继进入梧州传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法国籍的传教士 Chouzy 在现今的民主路维新里25号建造了梧州第一个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如今保存完好。此外, 1928年,在中共梧州地委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共广西地委转为中共广西特委,特委机关转移到了维新里东一巷5号三楼。

    ■延伸阅读

    梧州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80年

    锻压机床厂生产的40吨冲床,经国家出口总公司与中东国家协商,交货25台。这是中国冲床第一次进入中东市场。

    ●1981年

    4月 梧州至南宁直达客车首次开通,每天从梧州、南宁各对开一班,当天到达。

    5月 第一座防洪排涝泵站——富民排涝泵站工程竣工。

    ●1982年

    1月 国务院同意梧州市客轮恢复梧州至香港(包括澳门)的直达客运业务。

    1月 研制成功三项广西空白项目:植物蛋白、电化铝、人造肠衣分别通过了技术鉴定。

    ●1983年

    7月 系龙洲航道河段开始爆破,拉开了广西区西江航运建设工程的序幕。

    9月 中药厂生产的中华跌打丸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这是梧州市工业产品赢得第一个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1984年

    2月 梧州市正式管辖苍梧县。

    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叶猴人工繁殖研究鉴定会鉴定,中山公园人工饲养繁殖黑叶猴的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有4项指标创世界第一。

    ●1985年

    4月 梧州市小客车出租服务中心成立,有小轿车、面包车60辆,为广西首创。

    9月 举行第一座人行天桥通行仪式(在南环路)。

    ●1986年

    10月 桂江二桥正式通车。

    10月 市珠山人防地下街工程正式开工。1988年1月26日竣工。这是广西在劣质地层施工最大型的人防工程项目。

    ●1987年

    水运公司申请梧州至香港货运航线获广西交通厅批准。这是广西第一个经营直通香港运输航线的集体水运企业。

    ●1988年

    2月 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从3月1日起,放开国营公司鲜猪肉、鱼等鲜活副食品供应价格。

    3月 世界上第一头人工饲养繁殖的第三代黑叶猴在中山公司降生。该仔猴为雄性,体重515克。

    ●1989年

    广东广西两省(区)际间横向经济联合最大的项目——合作开发长洲水电枢纽,广东、广西两省(区)领导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正式签订协议。

    (摘自《梧州大事记》)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上下齐心建设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 岑溪市一买家凭“问题”阿胶欲索10倍赔偿
· 藤县县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 云龙社区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 梧州市人大机关退休老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梧州市教育提质发展工作综述
· 梧州市政府与自治区地矿局举行座谈会
创春种经济作物
2024年苍梧县六 ...
春日美景
黄花染山头
两广摄影家齐聚梧州
蒙山夕照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