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李玉莹 通讯员 邓羚)近段时间,梧州市接连出现市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这些患者大多是在洗澡时“中招”的。医生表示,冬季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建议市民取暖或者洗澡时注意通风。
“煤气中毒”高发季来临 1月3日上午,记者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高压氧治疗室看到,有几名因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正在高压氧仓吸氧。而在急诊科以及神经内科,同样也有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毒的患者正在接受治疗。 30岁的市民吴女士就是其中一位患者。她说,自己在元旦当晚8点多,在浴室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因通风不畅晕倒,经治疗情况已经好转。 去年11月初至今年1月3日,市红十字会医院已经接诊了28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年龄最小的为9岁,最大的为85岁。这些病例中,以年轻人居多,且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洗澡而“中招”的。 据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于晓钧介绍,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俗称的“煤气中毒”,是高浓度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引起致急性脑缺氧性疾病。每年的冬春季节,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冬季天冷,不少人洗澡时间喜欢拖长,如果房间通风不好,很容易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吸入的时间增加,症状加重,患者口唇会呈樱桃红色,伴随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于晓钧提醒,如果市民取暖或洗澡时出现上述症状,可能已经中毒,要马上离开所处环境,并迅速就医。 患者切勿自行停止治疗 此外,据该院神经内科1区医师苏淑君表示,部分急性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天至30天的假愈期,可能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不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恢复清醒后,表面看是康复了,但实际上可能当时处于假愈期,过了这段时间,患者会再次出现痴呆、手脚僵硬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快速清醒的患者也应住院,接受相关专业检测评估和治疗,切不可自行仓促停止治疗,否则不利于全面康复。”苏淑君说。 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泄漏极易被人们忽略。医生提醒,平时市民洗澡的时间不要过长,洗澡间要保持一定的通风;最好将燃气热水器外置,燃气管路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此外,市民也不要在密闭的空间内用煤炉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