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梧州“西关大屋”卧虎藏龙

2018-05-28 19:30   梧州日报   记者 全淦枚

开篇语:

有着2200年历史的梧州城区,那些不经意的街道或许曾在梧州历史的转折点上留下的印记,成为梧州人的精神地标。然而,随着水路码头的繁华不再,城区中心的西移,昔日街区的鼎盛之景只能在记忆中追寻。

无数过往成历史,无数过往也汇成今日。目前梧州市把金龙巷、维新里、大中路-五坊路、大东上下路、桂北路作为我市的特色文化进行保护性规划建设,旨在让这些从历史中走来的老街重焕活力。本报推出《千年古城文化街》系列报道,透过这些老街往昔的荣光说今日,话未来。

■本版采写:梧州日报记者 全淦枚 摄影:麦朝枢

说起金龙巷,梧州人会露出自豪的表情。是的,这是一条值得梧州人骄傲的老街。作为梧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作为梧州特色民宅区之一,金龙巷集中了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民居建筑22座。金龙巷虽小,却卧虎藏龙,几百年来,从这些经典岭南大屋里流传出来的故事至今尚被人津津乐道。无论老街上如何风云变幻,这里,始终有一种经年累月的自豪与笃定。如今,这里将会被打造成五条梧州市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一条——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

岭南建筑群富绅聚居地

金龙巷又称金龙街、寿星巷,位于梧州市万秀区建设二路,是迄今为止梧州乃至广西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风貌古建筑民居群落。

金龙巷是迄今为止梧州乃至广西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风貌古建筑民居群落。

金龙巷历史悠久,是梧州著名的老街之一。据梧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陈金源介绍,明朝时,金龙巷在梧州城墙内,北面毗邻龙母庙(今桂林路),南面则是两广总督府(今市一幼),西面为考棚街(今大中路),东面就是茶山(今北山)。不过当时,这里并不叫金龙巷。

“金龙巷的得名比较有故事性,经历了一个较为有趣的命名过程。”陈金源说,金龙巷之称要追溯到清朝。故事始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当时梧州府副将朱武英把小较坊(今建设路)改建为官邸区,其子朱金龙首先在小较坊建起官宅,此后陆续有人在此建房居住。因当时朱金龙在梧州是著名人士,武艺也高强,并且重情重义,又最早在此居住,于是人们就把小较坊改为金龙社。清末,金龙社易名为金龙巷;此后,又几经易名,在民国时期被改称为金龙街;在1950年又称为金龙路,直到1950年5月,金龙巷才复名,并自此沿用至今。

金龙巷几经易名,直到1950年才复名并沿用至今。

走进金龙巷,犹如穿越到清代,脚踩着石板路,入目的是两侧青砖黛瓦老房子,几百米长的巷子,清一色的石板路面蜿蜒曲折,整条古街巷犹如长龙蜿蜒,街巷胡同勾勒出“龙”的轮廓,一切都显得那么错落有致,让人忍不住在此探古寻幽。据了解,这里现存清代中晚期至民国初期民居建筑22座。这些建筑较为集中,占地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统一坐北向南,铺着石板路面,屋与屋紧密连接着,每座均有天井,并且框高门大,配备有木栊门、小天井、正厅堂。而墙体则用青砖砌成清水墙,屋顶则为硬山顶或悬山顶,部分屋脊造型精致,更配有图案雕饰,外墙及檐梁、档板如今尚存不少雕饰艺术,内容有民间故事、吉祥纹饰等,无一不彰显着清代岭南民居的风格特色。

清代特色趟栊门。

造型美观的窗口。


金龙巷民居的大门与众不同,其两边都是门,而且拥有脚门、趟栊以及厚实的木门三层。“这大门,很有历史了。”茹荣新看着自家的红色大木门回忆称,金龙巷的很多房子都保存着以前的样貌,大门、窗口等都是保持着当初建设时的设计,甚至门框上的壁画如今都依然清晰可见。当初,朱金龙率先在此盖起仿北方三合院形式,并结合南方气候特点的住宅,这也令随后纷至沓来的人跟着建起了清一色的砖木结构庭院,从而形成了独有的岭南建筑风格。

金龙巷与毗邻的“盲妹巷”形成鲜明对比,历史上这里是富绅聚居地。“自从朱金龙在此建房居住后,不少达官贵人、商家也纷纷选择来这里建房世居,这些人有不少是从中原和广东迁来的,尤其是入梧经商的广东商人,所以这也使得当时金龙巷成为富人聚居地。”茹荣新在金龙巷出生、成长,并成家立业,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他目睹金龙巷在岁月的洪流点滴变化。

他说,在金龙巷,居民以房屋主人的姓氏称命名,如主人姓冼的,就叫冼屋。“以前这里都是大屋,住着有钱人家,大家的房子都是大宅子,比较有名的就有董屋、冼屋、黄屋等,都是经典岭南大屋,所以金龙巷也有梧州‘西关大屋’之称。”

昔日繁华地

代有人才出

金龙巷环境幽静,她在闹市之中,却独有韵味,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80多岁的董升洋,正是金龙巷名屋董屋的后人,几十年来,金龙巷来来往往,走了不少人,也来了不少新街坊,但是他依然和儿孙住在这条巷子里。老人家念旧,对金龙巷的一砖一瓦都很有感情。“金龙巷是个好地方,养育了不少人。”董升洋感叹地说道,他家祖先董王宾在清朝就来到金龙巷建屋定居了,后代子孙已经繁衍8代以上,在这么多代子孙中,有人经商也有人当官,其中祖辈董君玉、董国宝分别为武官四品和六品。

过去,金龙巷的居民有开银行的、有当官的,商人更是不少,他们都是当时梧州的风云人物,这些人让金龙巷成为响当当的一条名巷。“冼屋、黄屋等这些大屋的祖先都曾是这里的有名人士,可以说这里的每一间大屋是金龙巷往昔繁华景象的缩影。”说起金龙巷过往的辉煌历史,董升洋深有感触,其炯炯有神的双眼,仿佛透过眼前的青砖大瓦房看到了富绅巨贾在这条青石板巷子里穿梭,往昔的繁华景象跃然眼前。

除了那令人记忆深刻的昔日繁景,金龙巷里无处不在的人情味,则是让茹荣新和董升洋这些老街坊几十年来坚持居住在这里。“邻里之间熟悉且亲近,每天打开大门,就可以听到对门邻居的问候,这种邻里感情,在现代城市生活显得弥足珍贵。”茹荣新说,金龙巷的每家每户都是相互认识的老街坊,大家就像老朋友一样,坐在巷子石板凳上,聊聊家长里短,遛遛狗,逗逗小孩,饭点时间到了,大家也会捧着饭碗出来吃饭。“这里的房子虽然老旧,但是我们的感情深,这些年来我跟家人都不愿意搬离这里,我就想一直住在这里,在这些老房子里和邻里和睦相处,慢慢享受晚年的时光。”

斑驳光影下的金龙巷,穿巷而过的微风,飘荡着居民的和谐谈笑声,那可以敞开大门的邻里生活,充满了令人怀念的市井韵味。宁静而美好的巷子,成了居民最爱的地方。小学二年级学生刘炎林,放学之后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在巷口小舞台旁的空地上玩耍,或打篮球,或相互追逐,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可以在巷子里畅快地嬉戏上一整天。

历史底蕴厚

革命氛围浓

金龙巷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底蕴浓厚,在经年的变迁中,这里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故事。众多故事中,女儿墙的故事尤为吸引人。街坊们说,当初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不能出门,只能隔着那道矮墙向外眺望,所以便被人称作女儿墙了。传说中,女儿墙曾经因寒门男子桂生与富家千金翠玉的婚事而名声大振。原来,在上个世纪30年代,寒门青年桂生与富家千金翠玉因文采相惜,两人打破了封建传统走到了一起,这在当时可说是梧州城中一件天大的喜事,人们都戏称这是“白屋巷的儿子”娶到了“金龙巷的女儿”,于是后来居民在修建骑楼时,便叮嘱工匠修起了一道精巧的女儿墙。如今,这道女儿墙就是金龙巷内居民屋顶临街而立的那座矮墙。

此外,金龙巷还是一个拥有众多历史文化旧址的地方。曾经,明宪宗命韩雍在梧州创建了两广总督府,设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史称“三总府”,而为了练兵,还在梧州河东和河西建了军营,这两个军营河西的称为西较坊,河东在城外的则称为大较坊(今市体育场),以及城内的小较坊,也就是如今的建设路金龙巷,金龙巷与两广总督府关系可谓自古就密切。

2017年12月29日,梧州市“三总府”文化旅游博览区建设奠基仪式在金龙巷北部的百花冲举行,重建两广总督府的府衙建筑群。建成后,府衙建筑群将和金龙巷相互辉映,为梧州历史文化建设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龙巷也是广西苍梧地方法院旧址所在地。民国16年(1927年)广西苍梧地方法院就在金龙巷建成,所以其巷口前的街道被称为法院街。1950年,梧州市人民法院也在此成立,法院街便被改为法院里。“法院辉映之下的金龙巷,增添了一份庄严感,令人肃然起敬。”董升洋回忆起当初那肃穆地屹立在民居之中的法院,颇有感触地说,那一景一物让他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金龙巷的巷口旁边,还有一栋极具革命历史意义的小楼,这就是广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所在地。陈金源表示,中共梧州地委是广西最早的中共领导机关,不仅领导梧州以及周边县市的革命斗争,还先后派出中共党员到南宁、桂林、柳州、桂平等地创建中共组织和开展革命斗争。1978年,地委旧址按原貌重新修复,并在旁边建革命事迹陈列馆,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如此浓厚的革命主义、爱国主义氛围环绕下,金龙巷也成了广西革命的发源地。

保护与修复

留住文化魂

如今,300多年过去了,巷窄路深的金龙巷,其特色的清代民宅建筑群屹立如初。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严佳宜在《梧州街巷寻踪》一书中写道,金龙巷古民居建筑处处体现出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向往自然风光、富有生活情趣的特色,石柱、门框雕塑造型美观,窗穹、墙壁雕绘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精妙玲珑,是梧州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为了保护这份珍贵遗产,弘扬历史文化,梧州市政府在金龙巷口建造牌楼,标明“特色民宅”,予以保存维护。

金龙巷被列入“特色民宅”予以保护。

“这条巷子已经成为梧州的旅游景点,经常会有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游玩。”退休后,茹荣新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他喜欢坐在家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举着手机拍下金龙巷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这些年来,金龙巷被维护得尤为美丽,巷子两侧的砖墙上别出心裁地挂种各种盆栽,石板路面也被打扫得一干二净,往来游客越来越多,给原本幽静的巷子增添了不一样的热闹,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巷子更富有生机了。

如今,这条韵味无限的巷子,已被划入梧州市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之中。

闹中带静的金龙巷已被划入梧州市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之中。

据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相关申报资料显示,金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以金龙巷为核心,核心保护面积为1.00公顷。未来,这条街区里的历史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包括建筑、园林、庭院、街巷、古井、树木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都将会被进一步维护,而其传统的居住功能也会继续保持下。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则会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做到“修旧如故”,突出清代建筑特色。并且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整治,改善金龙巷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尽可能恢复街巷的清代石板路面,使金龙巷的人和环境更和谐一致。

此外,金龙巷历史文化该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北起北环路,南到法院里,西起大中路,东到人民医院、建设路小学以东,面积约3.56公顷。在建设控制地带,各类建筑物将会被进行严格控制,扩建的建筑物的外墙色彩、尺度、比例等要与传统建筑物风格协调。

“这些房屋早已经是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这么多来年,我们看着金龙巷的房屋慢慢变破旧,内心感到很不舍。”茹荣新说,虽然房子逃不过时间的侵蚀,但是他希望大家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将这些老建筑修复起来,居民在居住的同时做到不破坏建筑的一草一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大家共同努力把这条巷子保护得更好。

“政府越来越重视地方历史文化,而且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对于这些传统的东西我们需要保护与修复。金龙巷是梧州甚至广西少有的清代建筑民居群,是梧州标志性的历史文物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与修复,我们后代子孙才能够继续拥有这些历史瑰宝。”陈金源表示,金龙巷是梧州历史的缩影。未来,应该对其先进行保护、维修,再建设,将巷子里的历史建筑文物以及流传的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

编辑:钟笑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