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夏秋季当心野蜂“撒野”伤人
医生:被蜂蜇伤严重可致命,应立即送医
2018-08-06 11:41    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   记者 罗丽思 通讯员 邓淑冰

梧州日报记者 罗丽思 通讯员 邓淑冰

时至炎夏,蜂飞蝶舞。当人们外出劳作或郊游时,也许不曾想,小小采花蜂也可能带来致命伤害。医生提醒,夏秋季是蜂蜇伤的高发季节,市民可掌握一些应急处理办法,一旦被蜂蜇伤,能及时自我处理。若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时下进入野蜂伤人高峰期

近日,家住广仁路的钟女士在睡觉时,就不慎被一只马蜂蜇到,随后感到头晕且有呕吐感,“被蜇的当下非常痛,然后想着应该不太严重,就拿了点冰敷在伤口处,但过了一会不管用,并且感觉头很晕,想吐。”察觉身体不舒服的钟女士随后到医院就诊,医生为她进行了治疗。无独有偶,当钟女士到医院时,发现还有两个病人同样是由于被蜂蜇伤后前来就诊的。“有一个是货车司机,在开车时被一只从车窗飞入的野蜂蜇伤,随即感到晕眩,无法开车,随后马上到医院就诊。”钟女士说道。

记者了解到,每年这个时节,都是马蜂等毒蜂筑巢繁殖的旺季,市内一些医院先后接诊了不少被蜂蜇伤的患者。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外科急诊副主任医师莫伟强介绍,蜂蜇伤是野外生产作业中常见的急症,每年的8月到11月是高峰期。“正常情况下蜂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及动物,但经常会进行防卫性攻击。”他介绍,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蜇人蜂有胡蜂(亦称黄蜂或马蜂)和蜜蜂,这两类蜂的毒性相差较大,黄蜂的毒性远高于蜜蜂。他举例说,正常情况下,一次被10只蜜蜂蜇伤会引起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被200到300只蜜蜂蜇伤会引起血管絮乱症状,如休克;若被500只蜜蜂蜇伤则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及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

莫伟强介绍,当蜂的毒针刺入人畜皮肤后即注入毒液。其中,蜜蜂蜇人后,尾刺会留在皮肤内,而黄蜂的尾刺则不会留在人体。个别蜂蜇伤只会引起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但如果对蜂毒过度敏感的人遭到群蜂蜇伤时,可出现大片红斑、坏死灶,同时伴有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损害,如全身瘙痒、皮疹、憋闷、气紧、呼吸困难、声嘶、恶心、呕吐等。

野蜂蜇伤需区别处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若不留神,比较容易遭到蜂蜇伤,这种情况下有何应急处理办法?莫伟强说,蜂蜇伤的治疗应尽快、尽早进行处理。包括彻底清除局部的毒刺,防止毒素进一步进入血液,清除体内毒素,阻断毒性反应,防治局部和全身过敏反应,防治脏器损伤及并发症。如果皮肤留有毒刺,应尽早拔除。可用小针挑拨、镊子镊出或胶布粘起,不要挤压毒刺,使用清水彻底冲洗、冰敷可减轻局部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蜜蜂与黄蜂的毒性不同,处理方法有所区别。因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用弱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肥皂水、新鲜尿液清洗或外敷。胡蜂和黄蜂毒性呈碱性,可用弱酸性溶液,如弱酸或食醋、硼酸清洗,并给予止痛药或抗组胺药、氯雷他定、扑尔敏、西替利嗪等药物。莫伟强还提到一些中草药治疗方法,可选用大青叶、薄荷叶、两面针等,捣烂外敷,也可用季德胜蛇药、炉甘石洗剂外敷。若有严重过敏史或严重症状的,应立即送院治疗。

医生提醒,夏秋季是蜂类活动频繁的季节,到郊外游玩或开展野外工作,最好穿长袖衣服。如果不幸遇到毒蜂袭击,记得不要奔跑,应立刻就地蹲下或原地趴下,用衣服护住身体暴露的部分,特别是头部、颈部,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容易招致更多的攻击。为了防止被蜂蜇,首先要注意预防,要远离草丛和灌木丛。发现蜂巢应绕行,不要做出过于“亲近”的表现,尤其是小孩子一定不要去捅蜂窝,发现蜂窝可联系消防员或专业人员,利用专业设备进行摘除。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编辑: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苍梧县司法局狮寨司法所“快调快处”守护农田灌溉
· 长洲区着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实现六堡茶产业发展目标建言献策
· 热烈祝贺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 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关于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 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关于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 梧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关于全市与市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的决议
一路繁花
花红树绿相映成景
梧州港大利口 作业 ...
六旺树开花
秀美梧州 入眼皆景
湖景优美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