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首页图片新闻>> >>  正文
 
覃汉三靠着裁缝手艺摆摊养家,为其患孤独症的儿子撑起了一方小天地
裁缝小店里的“托儿所”

2019-12-03 16:39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   记者 陈素雅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素雅 文并摄

“唧唧复唧唧”,是梧州市长洲区吉塘路6号的无名裁缝小店每天都传出的旋律节奏。12月2日,48岁的覃妈妈带着22岁的儿子来到店面开始忙活,出售她亲制的睡衣睡裤、老年人衣服,以及床单被套等。

这家无名裁缝小店既是裁缝妈妈覃汉三的谋生之所,也是其孤独症儿子小石的“托儿所”小天地。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循着热心读者的指引,记者来到这家裁缝小店进行探访,倾听他们的家庭故事,希望更多人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这些亟须社会理解、关爱的特殊群体。

12月2日,覃汉三(黄衣者)带着小石在店里做生意,闲来无事的小石(红衣者)站在门口四处张望。

坚强母亲学手艺活摆摊养家

1991年,年仅20岁的覃汉三来到梧州开始学习打磨人工宝石,并与来自藤县的丈夫老石相识、相恋,携手创业。很快,两人在藤县创下了一份殷实家业。1997年6月,儿子小石的出生让这个小家庭更为美满。只是几年过去了,小石依然没有学会说话,也不与人对视。2003年前后,眼见同龄的孩子已能上幼儿园甚至小学,小石却连大小二便都未能控制。在医生的指引下,覃汉三夫妇俩把小石带到南宁就医,最终小石被确诊为孤独症,且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

为了让小石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覃汉三夫妇俩变卖家产并放弃了小有基业的人工宝石事业,攒钱让小石在南宁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干预。每个月近7千元的培训干预课,让小石学会了简单的汉字和交流,但家里的家底也渐被掏空。后来,覃汉三夫妇俩又添了一个女儿,家庭经济越发捉襟见肘。

2004年,儿子不能如期上学,识字不多的覃汉三决定自己带着孩子讨生活,“老石去打工攒钱给儿子治病,我要照顾儿子与女儿,也不能继续磨宝石,想来想去还是得干些手艺活才能把生活维持下去”。小石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覃汉三想到了一个能自己看孩子的工作——当裁缝。当时刚生完女儿的她连最基本的走线、封边都还不是十分熟练,仗着一股韧劲,她在大塘市场周边租了一个临时摊位,开始了自己的缝补生涯。

盼望儿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几块钱可以裁一双裤脚,50元可以量身做一条纯棉睡裤,150元可以定制一床纯棉被套,顾客不满意还能把东西拿回店里修改换货……十多年来,靠着几台缝纫机支起的摊位,也为覃汉三与儿子支起了遮挡外界风雨的小天地。

覃汉三还记得,刚开业时自己手艺很一般,但客人们看到她带着小石做生意,晓得她有难处,有时误了时间或者有点错漏也不为难。而附近的一些大妈大姐闲着没事,就过来找她聊天,有时还帮着带带小石。如今,覃汉三的店面搬到了稍偏远的吉塘路,加之当下的年轻人更热衷于网上购物,缝纫店的生意已经冷淡了不少。覃汉三不敢在店里压太多货,闲来无事她就教小石画画,带小石到附近菜市场走走,甚至尝试让儿子提前一站下车,单独过马路,让“托儿所”的范围逐渐从缝纫店内扩大到街头街尾。

一直没能学会说话的小石,已经随着缝纫机“咔叽咔叽”节奏,长成如今一米七八的大个子了。习惯了与缝纫机相伴的日子,他一般默默地坐在母亲工作台旁陪着干活,定时吃饭,定时擦桌子,还会定时扫地。偶尔觉得闷了,小石会“忽地”支吾几声,随后到店外面站一会,或者到街口走走。覃汉三知道他不敢走远,一旦他出了街口其他街坊看到了还会过来跟她说一声。

“让儿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如今,覃汉三心中的这个愿望越发强烈。“我听说现在梧州也有了自闭症孩子的托儿所,要是小石小时候能去就好了,起码能多学点东西。他现在22岁了,老是闲着,脾气还有点大,我听说梧州还有家残疾人工场,就指望着什么时候能送他到工场里学门手艺,让他的世界再大一点。”覃汉三说,自己还要抽出时间,带小石多到外面走走。

编辑:黄东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