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开始后,梧州市派出两支医疗队带着医药器械奔赴朝鲜,服务前线部队和当地群众
打着手电筒开展医疗服务
2020-10-25 21:19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陈雨燕

梧州日报记者 陈雨燕

70年前,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梧州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也响应号召,支援前线,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战争当中。

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出发前拍下合照。(照片由全茵提供 记者杨扬翻拍)

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出征。(照片由全茵提供 记者杨扬翻拍)

梧州派出两支医疗队赴朝

由于历史久远,今天已经难以在各种资料档案中查询到梧州市援朝医疗队的往事。在梧州市档案馆寻找史料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正全面开展剿匪作战,保留下来的档案资料很少,其中与梧州援朝医疗队有关的史料更是寥寥无几。

虽然如此,但透过历史扬起的尘埃,仔细搜寻这段岁月的蛛丝马迹,仍能窥见一二,在《中共梧州地方历史专题研究》一书中,就记载了相关信息:1951年4月1日,全市医务工作者成立了中南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行动委员会梧州支会。同年6月,梧州支会派出了第一支由28人组成的赴朝医疗手术预备队;12月,又派出了由3名著名外科医师和6名护士、检验员组成的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这两支医疗队带着显微镜等一批医药器械,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开展救护工作。

赴朝医疗手术预备队的资料已基本迭失,只是在《梧州市卫生志》一书中,仍记录有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的成员名单和行程:队长全世元、副队长王大年、省卫生处派鲁治忠任指导员,队员有许可、李简璧、李汉林、邹励馨、陈馨素、谭爱娥、黄美年等人……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于1951年12月26日离梧赴武汉集中,再转赴朝鲜前线。

“我父亲援朝时,我还是个小孩。只记得父亲离梧那天,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在码头集中出发,有腰鼓队欢送。战后,父亲回到家,还经常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今年已经70多岁的全茵是全世元的女儿,她保存有一组手术队当年在梧州的码头出发时拍摄的照片。在这组老照片中,全世元掌旗率领手术队出发,后方跟随着戴眼镜的许可医师与王大年医师,以及护士与检验员6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坚毅的笑容。

全世元一家合照,图中孩子就是全世元的女儿全茵。(照片由全茵提供 记者杨扬翻拍)

当地群众坚持送碗表谢意

根据《梧州市工人医院志》记录,1951年12月26日,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从梧州出发,次年1月12日,手术队到达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与其他医疗队会合后,于13日乘坐救护车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在平壤以东的松街里医院开展工作。据《梧州市卫生志》记录,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除了在松街里医院开展工作外,还协助战地医院开设门诊,为当地的朝鲜群众服务。

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成员许可的女儿许均凤告诉记者,她父亲生前曾经说起,手术队在前往朝鲜的路上,大家都把身上的长衫长裤换成了棉袄棉裤。手术队成员不仅要适应朝鲜的寒冷天气,还要克服艰苦的战时环境带来的救援困难。战地医院流动性强,医疗条件恶劣,周边都是断壁残垣和弹坑,医务人员还经常要转移躲避袭击。医务人员的饮食供应也不稳定,经常以米糊、玉米、豌豆等食物简单充饥。实施手术时,没有无影灯,只能依靠手电筒来照明,有时候甚至连手电筒的电池都供应不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医务人员仍然坚持开展医疗服务。

一次,当地一名产妇难产,到战地医院求助。许可接手后,成功救活了产妇与婴儿。为表感谢,产妇要将一只铜碗赠送给许可,但恪守纪律的许可对此婉拒。当手术队撤离朝鲜时,产妇家属再次找到手术队,坚持要将铜碗送给许可,以表其对手术队的真挚感谢。最终,经过上级同意,许可收下了这只铜碗,并带回梧州,至今仍由其后人妥善收藏。

据《中共梧州市地方史大事记》《梧州市卫生志》等资料记载,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在朝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为3000多名中朝部队伤病员施行手术,先后救治包括朝鲜群众在内的病患1.5万多人次,副队长王大年还荣立三等功。1952年9月7日,梧州市志愿援朝医疗手术队全员载誉而归。

编辑: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