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 (记者 蒙敏莹)连日来,对游入西江梧州段的中华白海豚进行救助一事,牵动着市民群众的心。3月14日,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北部湾大学、南宁动物园等教授、专家、执法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以及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渔民组成的救助组继续对中华白海豚展开救助。
当天上午,经巡查显示,这头中华白海豚在西江梧州段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水域活动。救助组根据重新调整的救助方案,先用渔船将渔网围成一个包围圈,再通过人工制造声音,用声学驱赶法将海豚引导进目标水域进行救助。但由于救助水域江面较宽、水下环境复杂、中华白海豚活动范围不断变化等因素,救助一直未能成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专家郝玉江表示,中华白海豚不能长时间生活在淡水环境,否则会出现淡水皮肤病、血液渗透压降低,以及低血钠、低血氯等状况,最后或会因水盐失衡而死亡。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下一步,救助人员将继续对这头中华白海豚进行跟踪和监测,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水域再次进行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