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 (记者 陈素雅 通讯员 龙丽姬)日前,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疫情风险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措施。服务措施明确,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情况的人员需配合做好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据市卫生健康委通报,截至2月12日24时,我市尚在管控密切接触者28人,尚在管控次密切接触者54人。不少市民关心,风险人群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有何区别?被赋“红码”“黄码”后应如何做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就相关防疫知识作详细解读。
专家介绍,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需做到“单人间、不共用、不外出”。“单人间”是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最好单独居住,如果居住条件和健康状况不允许单独居住,应选择家中通风较好、相对独立、最好带有单独卫生间的房间作为隔离房,不与家人一同居家活动;“不共用”是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不得与家人共餐和共用卫生间、中央空调、生活用品等;“不外出”即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在隔离期间不得外出。隔离期间如遇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联系家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或拨打120求助,并明确告知自己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切勿擅自出行。
此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还需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每日体温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保持通信设备畅通,做好居住环境消毒工作。不按要求配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有关部门将对其采取集中隔离措施。
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比,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可以与家人共餐、共用卫生间。居家健康监测期间非必要不出门,若确需外出应提前向社区报备;同住家人在无任何健康不适情况下可以外出。
但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也要注意“两做好”——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尽量缩短外出时间。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务必立即向社区报告,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