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做好“绿色”文章,夯实绿色底蕴,打造宜居城市,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金秋十月,梧州大地秋意渐显、绿韵犹浓。凌空俯瞰这片土地,城市道路沿线满目苍翠、如诗如画,公园里步道旁草木葱茏、鲜花盛开,乡镇村屯的微菜园、微果园见缝插绿、生机勃勃……“人在城中走、如在画中游”的美丽景象随处可见。这幅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正是我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
绿色,已成为梧州引以为傲的城市底色与发展优势!
绿色实践,守护绿水青山
硬化道路30公里、矿山复绿面积3800多亩……经过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后,曾被过度开采的岑溪市花岗岩矿山,如今重披“绿衣”、生机尽显,还实现了智能化安全监管,绿色矿山建设再上新台阶。
这是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积极推进新能源建设,有力推进稀土行业和河砂行业乱象、网箱养殖清理整治等问题整改,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养殖业污染治理等,有效巩固绿色发展成果。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我市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市领导挂案督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制度;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建立大气、水、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安全和环境质量责任机制。
——不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梧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梧州市宝石加工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等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出台《梧州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1+4”文件、《梧州市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
2021年,我市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7.8%,森林覆盖率达75.3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5%,排全区第一,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第十一,餐厨垃圾和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9%。蒙山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4个县(区)、44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中国长寿之乡”实现县域全覆盖,生态保护成果明显。
生态优先,大力“增绿护绿”
今年年初,西堤公园经过景观提升后正式开园,公园植物层次更为丰富,景观空间疏密有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运动的美好绿色空间。“在家推窗见绿,出门就是公园。”如此景象,让市民赞不绝口。
梧州市潘塘公园荷叶翠绿,荷花亭亭玉立,一片生机。何华文 摄
不仅在城市,在广阔乡村同样绿意盎然。在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不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种植特色果蔬,形成了极具农家特色的微菜园、微田园、微果园。近年来,富宁村着力打造环村林带和村内绿荫带,宜林地绿化率98%、村庄林木绿化率85%,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自治区绿色村屯”等荣誉称号。“自从开展村屯绿化后,来我们村游玩的人更多了,村里的乡村旅游项目也红火起来了。”富宁村村民陈伟高兴地说。
藤县金鸡镇新村被青山绿水环抱,处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何华文 摄
一幅幅“因绿而乐”“因绿而兴”的画面,正是我市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的生动诠释。梧州市是珠江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十年来,我市坚持以林长制为抓手,持续做好“增绿”“护绿”工作,全面加强“绿色”规划,在全区率先实施“美丽梧州”国土绿化提质三年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29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完成造林5.19万亩;完成“美丽梧州”国土绿化提质行动项目123个,折合绿化面积3608.76亩,累计投入资金17784.4万元,完成村屯绿化美化景观提升村屯8个,完成育苗5477.5万株。
绿色发展,推动“守绿换金”
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持续加强技改升级,今年来,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智能化宽体窑炉运行效率显著提升,能耗下降10%。该公司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2021年成功进入国家级“绿色工厂”梯队。
这是我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的生动写照。十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企业全面绿色转型、产业全面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工业方面,我市借助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国字号平台优势,积极推动企业实施节能与绿色改造,推进全市绿色制造发展,工业绿色发展逐步转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
——农业方面,我市把壮大现代农业产业作为稳住经济大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把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开放发展的主攻方向,奋力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和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集散地。
一组统计数据能清晰展现“守绿换金”带来的经济效益:
——特色产业形成集群。截至目前,我市共建设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6个,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供深供港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4个,认证香港优质“正”印产品、“圳品”62个,形成六堡茶、蜂蜜、优质畜牧、果蔬等特色产业集群。
——六堡茶持续发展。我市茶园面积创下新纪录,全市茶园面积已超20万亩,还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种养积极性,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2022年,梧州六堡茶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居广西茶叶第一位,被评为“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梧州六堡茶产品成功入选“圳品”认证的产品名录。
蒙山光伏发电助力绿色能源。黄胜林 摄
——绿色能源蓬勃发展。我市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建设,形成了集风力发电、观光旅游、环保示范于一体的风电长廊,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苍梧县、藤县、岑溪市、龙圩区等均布局有风电产业。其中,藤县的风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总投资12.68亿元,年设计发电量3.6亿千瓦时。
苍梧县充分利用风能发电。潘绍珊 摄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是梧州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合力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谐共生的优质生活圈,续写绿色生态发展新篇章。
编后语:
十年奋斗,铸就非凡。惟有奋斗,方能致远。
梧州日报自9月26日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梧州这十年”系列报道首篇推出至今,历时将近半个月,对我市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系列报道到今天为止,全部结束。
进入新征程,面对新挑战,只有实干和奋斗,才能答好新考卷。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发展、提档进位的重要机遇期。我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以“立潮头、争上游”的奋斗姿态,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全力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梧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