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
梧州零距离网 > 专题报道 > 正文
挺立在敌后战场
时间:2023-09-28 来源: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 作者: 编辑:陈虹熹

李济深 (梧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供图)

讲述人:李沛钰(李济深之子) 李筱桐(李济深之女)

父亲李济深在抗日战争中虽然没有参加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但他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敌后战场上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父亲一贯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早在1933年福建事变时,他就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签订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7月,中共党员宣侠父、张威等同志与父亲取得联系,后来,他们都成为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发起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的骨干。1936年6月,中共中央派云广英同志通过宣侠父与父亲接头,父亲当即表示他是拥护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还写了一封长信托云广英转交毛泽东同志,表示同意促蒋抗日,愿致力于争取蒋介石停止内战。

当时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由于积极主张抗日,在全国人民当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抗战时期,蒋介石曾邀父亲 (父亲曾任福建人民政府主席)到重庆合作抗日。到了1939年,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紧张,蒋介石为了从表面上缓和与共产党的矛盾,成立“战地党政委员会”,蒋介石认为父亲和共产党关系较好,所以让父亲出面主持工作。父亲向蒋介石提出了两项条件:一是请蒋介石出任主任委员,他以副主任委员代拆代行;二是在人事方面一定要不分党派,主张抗日的人都要用。蒋介石只好答应了父亲的条件,因而父亲得以邀请了周恩来、张友渔、梅龚彬、刘一蜂等共产党员和一些爱国人士担任该委员会的政治委员和设计委员,开展了抗日民主活动,协助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工作,大力支持进步力量。在此期间,父亲还发表过大量文章和讲话,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因而招致蒋介石忌恨,后来蒋又解散了这个委员会。

1940年,蒋介石将父亲调任桂林办公厅。蒋介石想以此削弱父亲的力量。蒋介石还在父亲身边安插了不少特务,对他的行动进行监视。但父亲在这期间仍利用他的合法地位巧妙地支持了进步力量和抗日活动,并且掩护、照顾和营救过大量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比如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被迫撤销,夏衍等同志通过父亲得到桂林办公厅的批示,顺利地将宋庆龄、陈嘉庚先生募集的医药、器材、款项等转运妥交给陕北方面。

在皖南事变之后,共产党人、民主人士和“左翼”文化人在国民党统治区遭受迫害,中共中央决定把他们撤到香港。这批人士转移时都从桂林经过,以便得到父亲的帮助。当时各个关卡、要塞都有特务盘查,每当他们碰到麻烦事时,父亲都给予帮助,极力掩护。他还运用办公厅每天能掌握几张到香港的飞机票的权力,设法将李克农、张友渔、邹韬奋、夏衍、梁漱溟等人送往香港。

1944年秋,桂林告急,父亲决定在桂林陷落后回原籍苍梧大坡组织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和中共地下游击队抗日。在父亲坚持游击战期间,蒋介石不但多次催父亲回重庆,还派出特务监视父亲甚至采取了暗杀的手段。广西的地方顽固势力,也在物力、人力等方面给父亲制造种种困难。中共中央在这时对父亲伸出了支援的手,曾先后派遣狄超白、李嘉人 (代表东江纵队)和连贯同志前来帮助,在军事、政治以及物资上都给予很大的支持。

抗战期间,父亲还经历过考验。日本人曾派一个人来找父亲,说是只要能够“合作”,就将整个华南、西南交父亲管辖,被父亲当面拒绝。父亲为了表明抗日的决心,还在1942年和1944年先后送两个儿子(李沛钰和李沛琼)到幼年空军学校学习,以便学成后驾机歼敌。父亲在抗战中曾救济过许多人,而我们家当时常吃一种有红有绿有黄的霉米饭,人家还以为我们把香肠切碎了蒸饭吃呢。

(原文刊载于1985年11月5日《团结报》。 本文摘自《梧州人的抗战》一书,略作删改)

扫一扫,阅读更多“讲好梧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