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
梧州零距离网 > 聚焦梧州 > 正文
公园健身跑道 岂能“人车混行”
时间:2023-11-28 来源:西江都市报 作者:记者 冼振宇 编辑:陈虹熹

采写:西江都市报记者 冼振宇

立冬以来,户外气温维持在十几摄氏度的梧州迎来了全民健身的好时节,其中尤以在防洪堤顶建有全长4.2公里健身跑道的西堤公园最为热闹,成为市区群众日常散步、遛娃,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好去处。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电动两轮车闯入人流量较大的健身跑道“人车混行”的现象,引起不少群众热议。

11月15日20时许,两位驾驶人没有戴头盔共驾一辆电动车行驶在西堤公园健身跑道上。西江都市报记者 冼振宇 摄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迅速做出整改措施,在公园部分路口设置止车栏杆及“禁止车辆驶入”的提醒。可是,止车栏杆存在“无差别”阻挡轮椅与婴儿车进入公园的情况,同样引起不少网友热议。如何更好地解决公园健身跑道出现“人车混行”问题,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和维护公园秩序,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堤公园及梧州周边曾经备受“人车混行”困扰的公园了解有关情况。

现象:健身跑道出现“人车混行”

家住山水华庭小区的张女士每天晚饭后到西堤公园进行“饭后百步走”,从小区步行5分钟到西堤公园,再沿着健身跑道往西或往东散步。

“早前有不少电动两轮车穿行在散步的人群中,有时差点撞到玩耍的小朋友,自从有关部门在市人社局对开堤段入口增设栏杆后,电动两轮车穿行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但每晚散步偶尔还会遇到一两辆电动两轮车在人群中穿行。”张女士反映说,西堤公园“人车混行”的现象由来已久,因为公园本来就设置有自行车骑行道和健身跑道两种道路,沿江而建的西堤公园途中有多个出入口,有些是石阶,有些是坡道,电动两轮车利用公园的无障碍出入口,很轻易就能开到堤顶的健身跑道。

家住海骏达卡地亚小区的李小姐经常在傍晚带着学龄前的儿子到西堤公园的儿童活动区“遛娃”,她告诉记者,之前公园出现“人车混行”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家长甚至直接把电动两轮车开到儿童活动区附近停放。后来,有关部门在西堤公园新湖路口附近的骑行出入口设置“禁止车辆驶入”的警示牌,偶尔还有管理人员在此巡逻,这段区域“人车混行”的现象才有所减少,但仍无法完全杜绝。

“听说公园在市人社局堤段路口设置了止车栏杆,其实这对禁止电动两轮车进入公园的作用不大。因为公园有太多骑行路口可以让两轮车驶进公园,所以不存在轮椅和婴儿车无法进公园的情况。当然,这不能成为允许两轮车驶进公园的借口。”李小姐说,像河东防洪堤云龙桥头入口,以前也经常有两轮车驶入,现在设置了“Z”形栏杆,两轮车开不进去,轮椅和婴儿车可以通过,她觉得这个做法挺好。

11月24日,市民驾驶电动车在六旺路防洪堤堤顶道路行驶。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凡 摄

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11月以来,记者多次步行从西江汊河桥桥底至文澜路路口进行观察。11月15日20时许,记者在西堤公园高旺大桥段见到两人不戴头盔共骑一辆电动两轮车行驶在健身跑道上,途中两人还把车停在堤顶的石护栏旁欣赏西江夜景。11月23日20时许,在西堤公园红会医院立体停车楼附近的健身跑道,一辆无牌照的电动两轮车停放在跑道边,驾驶人却不在车旁。

在记者走访期间,多位经常在西堤公园散步的群众反映,他们最怕电动两轮车忽然擦身而过,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自己会被吓一跳,休闲散步也因此变成“危险活动”。“遛娃”的家长们则最怕在公园里疾驰的电动两轮车撞到四处奔跑的小孩,而健身跑道仅约四米宽,行人躲避车辆的空间有限,“人车混行”严重影响到行人的安全。

问题:止车杆拦不住“两轮车乱驶入”

根据群众反映,西堤公园“人车混行”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采访了解到,自10月下旬以来,市城市管理监督部门、市公安交警部门对此现象均采取了不同措施。

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采取定点值守和机动巡查相结合、错峰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的措施,派出30多人次对西堤公园国龙大酒店堤段至蓝天港湾小区堤段进行巡查管理,执法人员对驾驶摩托车、电动两轮车进入公园的行为发现一例劝离一例,并劝导驾驶人勿将车辆停在公园内,禁止其在健身跑道驾驶车辆。同时,执法人员还对公园遛狗、践踏草坪绿化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11月10日,工人在西堤公园一处入口安装栏杆,限制电动两轮车开上步道,进一步规范公园秩序,保障市民安全。西江都市报记者 李鸿荣 摄

此外,市城市管理监督部门把公园的市人社局对开堤段止车栏杆从固定栏杆改为带锁的可移动式栏杆,方便负责路灯管维工作的人员开展公园设施维护工作。据悉,目前西堤公园只有此处路口可以驶入市政工程车辆,其他社会车辆不允许驶入公园。

市公安交警部门也呼吁广大市民,西堤公园是休闲健身场所,公园范围内禁止行车和车辆停放,前往公园游玩的市民,可以选择在附近的车辆停放区域规范停车,共同维护公园的优美环境和游玩秩序。

11月24日,玫瑰湖公园北侧入口放置标识牌和阻车石,禁止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入公园。 西江都市报记者 陈凡 摄

记者留意到,近年来,公园健身跑道或绿道出现“人车混行”现象并不罕见,本报曾对玫瑰湖公园环湖绿道和红色橡胶跑道有两轮车来回穿梭、苍海公园有电动车和摩托车驶入的情况进行报道。报道见报后,相关公园管理机构相继采取增设止车栏杆、增派公园值守人员巡逻等措施。同时,我市出台的《梧州市公园管理规定》已明确,“除老人、残疾人、儿童等使用的手摇、手推轮椅车和儿童车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机构允许不得进入公园”。但是,尽管有相关措施,两轮车尤其是电动车驶入公园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已成为我市公园管理的一个痼疾。

围绕公园健身跑道被两轮车闯入,设置拦车桩后仍屡禁不止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责,给出了他们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委员靳襄烨认为,有关部门在建设公园的健身跑道、步行绿道时,首先要明确公园设施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限制条件。健身跑道、步行绿道的使用人群是行人和游客,他们主要以步行或跑步的方式在公园开展休闲健身运动,在确定设施的功能定位后,就可以设置相应的限制条件。既然是行人步行为主的区域,那就必须限制非机动车辆驶入,有关部门或公园建设方要在公开、明显的位置作出明令禁止和提醒,这样才能制造一种边界感,让不同群众对不能做的事情有一种明确的边界认知。为什么群众在讨论“公园有非机动车驶入”的问题时,并不会提到机动车,就是因为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机动车肯定是不能开到公园里,更加不能开到防洪堤堤顶,这就是一种已经达成共识的边界认知。因此,要管理好公园的非机动车乱行现象,建议先从建立明确的边界感着手,其次则是疏堵结合,要做好车辆引导,多从便民的角度,引导驾车到公园的游客如何停好车辆。

市政协委员乐嘉惠认为,如今城市提倡 “适老化”交通出行改造,公园健身跑道存在“人车混行”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显然不符合广大群众对交通安全和休闲健身的需求,公园为了阻止非机动车驶入设置拦车杆把所有车辆都拦下,也是有违公园“适老化”改造的初衷。从公园管理的角度,应该好好思考拦车桩设置后的“适老化”改造如何继续进行。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从管理方法上更加细致,例如在西堤公园多个路口增设“车辆禁行”“非机动车禁止驶入”等警示牌,告知驾驶人不要违反规定,更多地提倡文明行为。同时,有关部门可以在关键路口设置电子监控,对两轮车逆行、违反公园规定驶入等违规行为进行记录,适时公开曝光,对违规行为形成一种震慑,提高驾驶人的违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