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
梧州零距离网 > 旅游 > 正文
行走徽州:
千年古建 烟雨梦
时间:2023-12-19 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石渝

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关麓村“关麓八大家”古民居群航拍。新华社发 施亚磊 摄

“关麓八大家”古民居中的木雕。 新华社发 施亚磊 摄

一蓑烟雨梦徽州,青砖黛瓦马头墙。走进徽州,俯拾皆是美景,徽派建筑则是秀美山水间最灵动的一笔。

尽管已经入冬,皖南古村落却依然保留着斑斓的秋色。记者日前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关麓村,粉墙黛瓦的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巧夺天工的徽州三雕在秋日的暖阳下相映成趣。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关麓村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八幢如迷宫般的徽派古民居群——“关麓八大家”尤为突出。“关麓八大家”是少见的联体徽派古民居群,建于清朝中期,曾是一户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民居由“吾爱吾庐”“春满庭”等20幢建筑相连而成,数百年来一直为村中后人居住,保留着徽州古民居原生态的烟火气。

“八大家”并不仅仅是“八大间”房屋,外人入宅宛如进入迷宫。记者看见,每一“家”为一个单元,各有风格不一的天井、厅堂、庭院等自成一体,“家”与“家”之间又通过内门连接形成整体,即便是在“家”中长大的人也很少了解其全部结构,独特的建筑结构吸引了不少建筑专家和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对于这样的设计意图也是众说纷纭。黟县世界文化遗产事务中心四级调研员金忠民认为,中国民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徽商讲究聚族而居,“关麓八大家”的建筑布局实际上是徽文化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家族文化和治理观念的体现。

民居内部的细节陈设更处处体现徽派建筑元素的精妙。“春满庭”是“八大家”中较早建成的一幢四合屋型建筑,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纹饰图案各选其美,有的工写兼得,有的灵活有趣。而天花、窗裙、窗扇、内壁上的彩绘壁画,则以流畅的线条和多彩的染料,描绘出“三娘教子”“郭子仪拜寿”等历史典故,这在民居中并不常见。

金忠民介绍,这些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被称为徽州三雕,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物、景、事加以创作,传递着徽州人的文化观和审美喜好。

楹联是徽州家风文化的一种体现。“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走进“八大家”中的一户,厅堂两侧均悬挂着木制或竹制的楹联,或言读书、或言农耕、或言修德、或言齐家,蕴含着为人处世、教化育人、立志言身的传统思想文化。居住于此的汪氏后人汪永芳说,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家训,也是家中每一代人都要遵从的做人做事之理。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其一砖一瓦、一桥一亭,无不显示着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向建筑的渗透,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金忠民这样说。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如今,栖居徽州古民居,读一本书、煮一杯茗,品楹联、打食桃、绘鱼灯、赏徽剧,沉浸式体验原汁原味的徽州之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在距离关麓村不远的碧阳镇石亭村,一家由老宅翻新而成的特色民宿,成了住客们感受徽文化的“窗口”。

明堂廊道、花窗园林、刻着木雕的窗棂楹柱、木质榫卯结构……古老的徽州元素在民宿里随处可见。在修缮中用老材料、留原风貌、能保则保、修旧如旧,是主理人黄智勇坚持的准则。在他看来,这些是徽派建筑的灵魂,是传承徽文化的特有载体,不可复制。

目前,黄山全市共有3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653处文物保护单位、8032处不可移动文物、4072处历史建筑,当地政府正在多措并举对古村落和古建筑加以保护利用。(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