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
梧州零距离网 > 零距离头条 > 正文
用好一方土地致富一方群众
我市自然资源系统精准供给自然资源要素服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3-25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黄春妮 孙聪聪 编辑:陈虹熹

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黄春妮 孙聪聪) 春分前后,又到一年采茶时。放眼梧州大地,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茶山茶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市的生态茶园面积已达31.22万亩,全市建成千亩茶园34个,去年六堡茶年产量3.5万吨,综合产值达200亿元。

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要素的有力保障与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市自然资源系统通过“一个专班、一套政策、一种模式”的工作机制,高效服务项目落地建设,积极破解用地瓶颈问题,大力推广茶乡文化品牌,为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个专班,靠前服务保障用地需求

“这个茶仓的选址已经超出当前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需要重新调整优化用地边界。”“六堡茶晾青、杀青、揉捻、堆闷等设施用地,可纳入设施农业用地范畴,这样既可加快建设落地,也能节省用地成本。”……在我市各个茶园项目建设现场,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茶企茶农解释用地政策的场景随处可见。

随着我市六堡茶产业的持续发展,茶叶加工、仓储、研发等配套产业用地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更加精准高效地推进项目落地,市自然资源局特别成立了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建立“市县联动、全程辅导、高效服务”的协调机制。专班人员积极靠前服务,定期深入茶企,从选址到供地等涉及自然资源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链条跟踪、协调、服务和督办,使用地规划、审批、供应等各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同时,市自然资源局还为六堡茶产业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审的高效审批机制,最大限度地压缩用地审批时间,提高项目依法合规落地的效率。

一套政策,引领六堡茶发展新方向

一枝独秀不是春,规划政策引领方能百花齐放。市自然资源局秉持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政策配套的理念,优先将六堡茶产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中做好产业用地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保障了95个六堡茶相关产业项目近4700亩用地的合规性。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峻说:“得益于合理的规划,我们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公司现有茶园30000多亩,去年产值5800万元,为当地的脱贫户创收400多万元。”

目前,我市通过科学规划六堡茶种植区域,精准配置六堡茶加工、仓储、销售和旅游服务设施等用地,有效推动六堡茶产业由单一农业向观光农业、特色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转型,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其中,作为核心区的六堡镇,村庄规划覆盖率就已达到70%。

此外,市自然资源局还制定服务措施,重点围绕规划引领、用地管理、探索试点、挖掘要素、耕地保护等五个方面出台政策措施,为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自然资源政策保障。

一种模式,要素聚集赋能产业升级

如今,走进梧州市增减挂钩示范点——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河流绕村而过,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相融。“我们围绕一茶园、一村庄、一基地、一条河的规划布局,倾心打造六堡特色旅游乡村,乡村环境焕然一新。”大中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伟杰说,近年来,该村充分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红利,将节余指标交易所得资金投入到“增减挂钩+六堡茶产业+旅游”示范工程中,创新“茶企+合作社+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每年吸引超过15万名游客前来游玩。

针对六堡茶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将增减挂钩与六堡茶产业、文化、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引导村民利用荒山荒坡,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园产业,并推出茶园观光、采茶体验等茶旅结合项目,以茶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荒山增绿、茶场增效、茶农增收。目前,该局已累计投入增减挂钩项目资金1074万元用于六堡镇的道路改造、路灯安装、六堡茶苗基地建设及观景设施配套等工程,大幅提升当地的人文景观风貌。

市自然资源局还率先公布全国首个具备5级分类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梧州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试点试行)》,针对六堡茶开展生态价值核算和茶园土地资产价值核算,摸清生态产品“流量”价值与生态资源“存量”价值。去年九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赋能增值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成为该批次广西唯一入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