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记者 吴小华 通讯员 徐杨)今年1至6月,我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96.7%(全区排名并列第一),重污染天气“零纪录”,“梧州蓝”成为常态。这是记者在我市召开的“深入推进绿色转型 高水平建设美丽梧州”新闻发布会获知的消息。
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据悉,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2025年第一季度我市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2;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管控。
在激活企业绿色发展动能方面,我市陆续推动陶瓷、钢铁、化工等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从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面实现绿色转型发展。2025年,我市服务指导4家短流程钢铁企业完成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的申报并成功入库。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549.05吨,氮氧化物减排量777.42吨,均超额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我市扎实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及验收工作,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0多吨,助力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业园区,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建筑陶瓷园区。
在服务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先后印发《梧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十四五”各县(市、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分解方案》,持续深化实施“厅市共建”合作机制,通过“内挖+上争”相结合的方式,全力保障我市重大项目生态环境要素指标的需求。2025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属梧州项目共22项,已完成环评手续13项,总体审批完成率59%;全力推动藤县黄冲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EOD项目、龙圩区全域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入选首批自治区级试点,通过探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绿色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此外,我市全面开展涉重金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散乱污”企业、涉重金属企业、涉重金属矿山、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8个方面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截至7月1日,全市已累计出动人员16833人次,整改完成率为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