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朱元冬 通讯员 汤玲 张晓燕
近年来,我市各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及社区团体常态化开展形式丰富的周末志愿服务活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城市血脉。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周末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超过1000人次,通过持续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既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又让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加强组织协调,让志愿服务“有形”
“练习八段锦、体验AI健身游戏、打乒乓球……这样的周末太充实了!”近日,大学生志愿者潘永奎跟随龙圩区龙圩镇福达社区工作人员和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在龙圩区万象崇文府小区的服务经历,正是梧州周末志愿服务的生动缩影。
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接单—多方评单”的服务矩阵,龙圩区的12个社区实现了周末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零距离”对接;万秀区设立的“益童乐园”则是围绕“小”群体需求,用少儿陶艺制作、亲子运动等特色项目,丰富孩子们的周末时光。
如今,这份城市温暖正通过制度化延伸。随着“周末志愿服务计划”纳入《2025年梧州市委社会工作重点任务方案》,我市形成了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让志愿服务更加“有形”,有力提升了梧州的城市文明形象。
丰富内容供给,让志愿服务“有感”
长洲区恒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讲座,龙圩区苍海社区组织保护苍海湖捡跑行动,万秀区钱鉴社区对钱鉴路桂江二桥底公路通道进行环境整治……今年以来,梧州的周末志愿服务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越来越专业了。
由蒙山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蒙山跑步协会开展的“团团活力圈·益起跑”志愿服务活动中,60多名孩子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学会跑步健身的技巧和方法,在公益奔跑中收获健康和快乐。志愿者纷纷表示,参加周末志愿服务活动很有意义,带领大家用正确的方法跑步健身,既帮助了他人,也提升了自己。
自周末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实地了解情况,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吸引文化、文艺、体育、医疗、环保、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纷纷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同时,在重要节庆期间,开展涵盖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普法宣传等多个领域的普惠志愿服务,通过“专业服务+普惠活动”的形式,让群众获得更多帮助。
提供精准服务,让志愿服务“有效”
“志愿者上门修好风扇,这个夏天终于凉快了!”万秀区居民秦伯的感慨,道出了城区“周六修一修”志愿服务的温度。在蓝天社区,维修能手们利用周末为居民义务修理小家电,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更是提供上门服务;在龙圩区工业社区,“向日葵”公益课堂里,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跳绳、打篮球等系列趣味比赛,欢笑声伴随着跳绳、篮球的律动此起彼伏——这些精准对接需求的志愿服务,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拍手叫好,也成为我市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
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量身定制”周末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各志愿服务团队根据自身特长策划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充分调动起我市志愿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形成服务合力,也让志愿服务实实在在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志愿服务更加“有效”。
“如今,以文明、暖心为底色的周末志愿服务已成为梧州一道温暖的文明风景线。”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围绕“老、小、困难群体、社会公共需要”等重点,建立“需求清单+专业资源”的双向匹配机制,引导更多志愿者积极参与公益服务,让周末志愿服务成为梧州城市文明建设的温情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