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甘沁雨
1945年3月8日,在一个阴暗的牢房里,一名中年男子被酷刑折磨得遍体鳞伤。为了保护战友,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是中共广西党组织有关负责人的身份。被行刑时,虽然嘴巴被敌人用木条枷着,但他仍竭尽全身力气,高呼革命口号,壮烈牺牲在黎明前。
这位烈士名叫黄彰,曾任中共梧州特支书记、中共郁林特支书记、中共广西省工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广西省工委代理副书记。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讲解员谢鲸粮介绍,馆内记叙黄彰的文字虽然笔墨不多,却概括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黄彰用生命谱写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英雄壮歌,令参观者为之动容。
1901年,黄彰出生在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黄彰积极参加反帝斗争的示威游行,投身农民运动,建立石卡乡农民协会。1928年初,黄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的岁月里,他在革命的道路上一路勇往直前。
“1937年8月,中共浔江区特别委员会建立,随后,黄彰把特委机关由北流迁至梧州。”《中国共产党梧州历史》(第一卷)编纂组成员、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黄海和讲述,当时黄彰以梧州电厂炊事员的身份作掩护,指导梧州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和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会议精神,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梧州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记载:自1937年9月15日起,日军瞄准广西东大门,派敌机多次空袭梧州,目标盯着市内人口最密集的住宅区(骑楼城一带),每次空袭过后,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给梧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群众抗日救亡呼声空前高涨。
“黄彰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形势,当即指示中共苍梧县委(中共梧州市委)开展抗日救国的运动。”黄海和介绍,黄彰精心挑选一批学生党员和进步学生开展相关工作,在梧州青年学生中掀起抗日救亡活动高潮。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文化舆论宣传是战胜日寇的有力武器。对此,黄彰深谙其道。为隐蔽战线,他指导党员骨干在梧州区民团指挥部里组建政治部中共支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影子戏、图片展览开展抗战宣传,让抗日火种在群众中燎原;发动话剧社公演《卢沟桥》《中国的母亲》等爱国剧目,用艺术呐喊“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八周年时,利用梧州各界代表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纪念大会的契机,以标语、漫画、演讲揭露投降逆流,号召大家抗日救亡。
为了支持抗日革命,黄彰多次毁家纾难,不惜将家里的最后一间破房、一块地全部变卖,筹集经费资助革命。黄彰妻子高天梅在她的回忆录里写道,当时黄彰开玩笑地说:“我现在真真正正是无产阶级了。”
黄彰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证明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贞与赤诚。他运筹帷幄的智慧、面对死亡的英勇,化作了不朽的精神丰碑,激励后人在爱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7月骄阳似火,记者在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采访黄彰的革命事迹时,陈列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人们在这里追忆红色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当他们的目光落在黄彰的肖像与事迹简介上时,有人认真记录,有人低声诵读,那份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正悄然在他们的心中播撒下红色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