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
梧州零距离网 > 聚焦梧州 > 正文
驻梧广西学生军:赤诚报国,团结抗日
时间:2025-07-29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 编辑:陈虹熹

时值暑期,藤县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校园一片静谧,只有知了的鸣叫声。在校园里,挂着一块特殊的牌匾,写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梧州高中支部旧址”。牌匾旁是一条党史长廊,展陈的一版版黑白照片,定格了一张张样貌稚嫩、神情坚定的青年面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广西学生军。

在那个烽火年代,梧州青年学生们毅然投笔从戎——他们凝聚成一股顽强的力量,在中共党组织的带领下,深入城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建起多个抗日群众团体,团结社会各阶层群众,为梧州抗战打牢了群众基础。

1938年10月下旬,武汉、广州相继被日军侵占沦陷,战火逼近广西。国民党广西当局迫于人民群众坚决抗战的要求,决定在全省招收大中学校4200名学生,组建第三届广西学生军。

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中共广西省工委指示各地党组织趁此机会,派遣党员参加广西学生军,发动群众自下而上推动国民党广西当局开展抗日救亡。

由于日军空袭频频进犯梧州,1938年秋季学期,西大附中梧州高中暂时搬到藤县太平镇办学,校址就位于如今的太平镇第二初级中学校区。中共梧州高中支部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的指示,号召青年党员带头报考广西学生军并发动学生报名。梧州招考广西学生军由当时的民团指挥部政治部负责,该指挥部里的中共支部积极为青年党员参加广西学生军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梧州高中全校280名学生中,就有180名参加了学生军,部分优秀学生还担任了学生军各团、大队、中队主要负责人。

当时,这批广西学生军被编为三个团在桂林进行集训。1939年4月,集训后的部分学生军分赴苍梧县中心(今梧州市区)、藤县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出版进步报刊,张贴抗日救亡墙报、漫画、标语,演出抗战宣传话剧,演唱抗战歌曲,沿途路过乡村帮村民义务干农活,还进入梧州工厂帮工人分担生产工作顺便动员大家参加夜校学习识字,坚持抗日主张、作风正派的学生军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进驻苍梧县中心的学生军驻扎在南环路杏花楼(今南环邮政所附近),他们到街头表演《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情景剧,演唱《大刀进行曲》等爱国歌曲,还改编粤曲选段宣传抗日救亡内容,激发起梧州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斗志。

学生军冒着日军不时空袭梧州的危险,在苍梧县中心主要街道搭建献金台,广泛发动各阶层群众积极为抗日前线捐赠药品、被褥等物资。围观群众被激昂的演讲、口号带动起来,纷纷掏出当时发行的各种银圆、钞票走上台捐献。有一次,学生军在南华酒店(今大东大酒家)门前发动献金活动,民众慷慨解囊支持抗日的热烈场面,被当时一位摄影师拍摄下来,如今照片完好保存在市档案馆,成为梧州抗战历史见证。

在学生军的组织下,梧州妇女救亡工作队、儿童救亡工作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先后成立。学生军还走进西竺园、鸳江花艇等,积极争取宗教信众和社会底层群众支持抗日救亡活动,向他们宣传进步思想。

1939年11月,日军侵占南宁。广西当局把各地的学生军紧急召集起来,一部分派到广西边境配合昆仑关杜聿明部队在抗日战场作战,一部分则辗转敌后游击区开展工作。驻梧广西学生军离开梧州时,当地群众自发到道路两边欢送,与学生军依依不舍道别。

“这是抗战时期留下的旧物件,包括学生军、抗战的民兵等,都是用这个布条放置干粮,把布条捆扎在身上行军打仗。还有,这个钢盔与学生军时期戴的头盔是同款……”7月23日,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的一名收藏爱好者钱梓荣向记者展示他收藏的旧物件。其中,记者还看到了几张抗战时期各地群众捐献“救国公粮”留存的收据。

80多年,足以让人们遗忘很多往事。但这些历史照片及旧物件却时刻唤醒着人们的集体记忆——这个民族曾经经历怎样的艰难与困苦,又拥有着怎样的英勇与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