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子萃 通讯员 麦庆林)在蒙山县陈塘村陆基养鱼基地,33个标准化圆形养殖池有序运转,日本锦鲤、加州鲈等鱼苗茁壮成长。这个依托自治区乡村振兴资金建成的“富民工程”,与第三方养殖公司合作于今年春季投入运营,首批500万尾鱼苗出栏即创收200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并为50余户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
“我们还计划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企业免费提供鱼苗、技术和销售渠道,覆盖全镇10个村(社区),带动更多农户参与。”陈塘村主要负责人介绍。现在,基地每日都有村民在恒温池边忙碌,投喂饲料、检测水质、分拣鱼苗,已形成稳定的就业链条。
这一模式正是蒙山县渔业转型的生动实践。今年上半年,该县渔业产量达5382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2152万元。除规模化陆基养殖外,特色品种养殖成为新亮点:大鲵养殖面积达9800平方米,存栏9.2万条;棘胸蛙等蛙类养殖面积8500平方米,存栏7.5万只;汉豪乡樟村村都媚水产养殖场牛蛙年产量突破150吨,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蒙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该县将重点加强水产病害防治测报体系建设,通过定期监测与动态预警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从源头降低病害发生率、提升鱼苗成活率;因地制宜推广“大水面+网箱”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水库等水域资源实现立体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产量与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