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姚蓝婷 通讯员 陆小婷
作为广西水运领域的创新管理举措,《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至今年8月实施已满两周年。《办法》的实施不仅为长洲水利枢纽的建设运营积累了丰富经验,更为广西打造平陆运河经济带铁公水航多式联运“一张网”奠定了良好基础,是广西推动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的生动实践。
两年来,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过《办法》强化管理规范,持续提升过闸效率,实现过货量达4.33亿吨,与《办法》实施前的两年相比增加11605万吨,增长36.59%,为区域水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西江黄金水道提质升级。
创新管理模式赋能过闸效率跃升
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作为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其通航效率一直备受关注。为提升过闸效率,西江集团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基于效率提升的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
《办法》创新性地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过闸管理,对所有船舶建立“一船一档”信用档案,船舶安全高效过闸可获加分,存在瞒报谎报吃水、遮挡船名等违规行为则会被扣分。积分等级分为三个星级,积分信息定期公布。高星级船舶可凭积分兑换优先放行服务,这一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船东和船员配合管理的积极性。
星级评定结果转化为创新管理成效,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效率实现质的提升。目前,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最快仅需75分钟,相较于以往效率提升25%;船舶年平均待闸时长减少10.8小时,这不仅降低了船舶运营成本,更有助于西江水运物流高效畅通,推动长洲水利枢纽船闸2024年过货量一举突破2.24亿吨,创历史新高,再度成为国内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
“AI+”智慧护航重塑航运生态
给每一艘船舶的每次过闸行为打分是一项精细活,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管理智慧。
为更好地配合《办法》实施,西江集团自主研发了专利产品“新型船闸闸门防撞装置”,研发建设船舶进出闸效率评价系统、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效率管理系统等,通过运用北斗导航技术、AI视觉识别等智能化手段,构筑AI应用新场景,有效保障船舶安全过闸、降低撞闸事故发生率、提升通航效率。
据广西西江船闸调度中心数据分析,长洲水利枢纽船闸2024年过货量相比2022年过货量增加6887万吨。据交通运输部门估算,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可达16.87亿元。
以航运效能提升为支点,西江黄金水道综合效应持续释放。当前,云贵高原的矿产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产品经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实现高效流转,西江黄金水道以日均60万吨吞吐量串联起粤港澳—西南经济走廊的黄金动脉。
展望未来,随着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加速推进,《办法》积分管理体系的数据流将与铁公水航多式联运体系深度融合,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衔接服务平陆运河提供坚实的航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