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
梧州零距离网 > 聚焦梧州 > 正文
夏郢镇:奋起抗争,守卫家园
时间:2025-09-02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梁恺琦 编辑:陈虹熹

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记者 蒙敏莹 通讯员 梁恺琦

又是一年夏播时,夏郢田野间绿意盎然,新插的秧苗在微风中舒展腰肢。夏郢镇,这座万秀区北部的农业重镇,桂江、思良江穿境而过,滋养着世代农耕的百姓。

在夏郢镇凤凰村,昔日民治乡自卫队与日军发生战斗的古街,如今已经建起一座座房屋,呈现出干净整洁的新农村面貌。 梧州日报记者 李鸿荣 摄

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八十多年前曾见证村民们为守护粮食与家园,浴血奋战抗击日军的峥嵘岁月。据梧州市档案馆史料记载,1944年9月至1945年5月期间,日军曾四次窜至夏郢圩有目的地抢粮拉伕。每次侵扰,夏郢民众都警觉地向安全地区避险,“唯民众所存物品、粮食、牲畜均被日军搜掠一空,生活极为困苦”。

岁月消逝,尽管当年的抗战亲历者逐渐逝去,仍有村民从老一辈人中了解到当年村里的抗战情形。“听阿公说,当村里突然响起枪声时,大家就知道是日军进犯又来抢粮食了,阿公便立即将自家的粮油藏到附近隐蔽的禾楼(旧时存放稻草的地方),以防被抢。”今年63岁的凤凰村村民黄永强,对记者讲述他小时候听阿公讲的抗日经历。

万秀区夏郢镇政府收藏的《夏郢乡志》一书记录了日军的暴行:“1944年,日军多次到(德安村)林村一带抢劫财物、杀牲畜、拉民伕,民不安宁。同年11月上旬,日军派出机艇4艘,溯(桂)江而上,另派80余名日兵从鱼岐岭爬山进入儒岩村,在门龙社(德安村林村组对岸)炮击居民。”

家园被轰炸、粮食被抢夺,面对日军的侵略,村民怒不可遏,不少村民更是奋起反抗,组织起抗日自卫武装,由原民治乡(现夏郢镇德安村)村民林秀峰组织的民治乡自卫队便是其中之一。日军来袭时,部分自卫队员回村转移村民和难民到德心冲一带隐蔽,同时,林秀峰率领队伍在林村榕树根一带与敌军激战。

“当时日军想驾驶炮艇横渡桂江登陆林村,我父亲组织自卫队驻扎在河滩边进行防守,阻止日军过来。”日前,站在桂江的河岸上,林秀峰长子林君历讲述了从母亲口中得知的父亲英勇抗击日军的故事。林秀峰次子林君强则抚摸着村口榕树斑驳的树身回忆道,尽管民治乡自卫队全力阻止日军进犯,但终因敌众我寡,加上林秀峰被敌军炸弹炸伤左脚,自卫队被迫撤回德心冲。敌军乘虚而入,渡船过江,进村抢粮、抢物后返回梧州。

无情的战火并未摧毁抗争的意志。1944年11月下旬,日军两艘机艇再次进犯夏郢镇保安村宦家湾,林秀峰率自卫队对敌军展开阻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击毁日军机艇一艘,并俘获两名日军。后经审讯得知两人名叫片山衣三郎、铃木正太郎。两人供称来犯主要目的是消灭自卫队并抢劫财物。审问结束后,林秀峰将这两名俘虏送到苍梧县府处理。这场胜利如桂江潮声,久久回荡在村民心间,被载入了《夏郢乡志》。

八十年光阴流转。如今,德安村那棵曾见证民治乡自卫队英勇抗战的榕树依旧矗立在村口,依旧枝繁叶茂,荫佑着村民;宦家湾的江水依旧流淌,昔日的战场已成宁静村落;凤凰村连片的稻田再也不怕敌人来抢,嫩绿的秧苗在阳光下自由生长,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绿毯,正如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精神。

烽火岁月里的抗争与守护,随着岁月的流转,早已化作沃野中的养分,滋养着新时代的耕耘者,在桂江两岸续写属于夏郢这片土地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