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根本,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全市教育系统以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实落地,积极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和待遇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今年,我市全面启动“大先生”铸魂行动,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贯穿师德涵养、典型选树、专业成长、乡村帮扶、制度创新全链条,奋力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
——全年持续开展教育家精神巡讲,征集“践行教育家精神”微视频和案例,通过小程序一键直达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典型,实现“身边榜样”触手可及。
——印发相关通知,以师德建设月、师德巡讲活动、师德考核激励、师德典型选树为抓手,推动学校、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60个市级“三名工程”工作室持续发力,依托市、县、校三级网络完善“1+N”精准帮扶,累计辐射教师超5000人。近一年来,我市新增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模范教师18人,47人入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深蓝/青蓝)领航工程,名师骨干队伍不断壮大。
深化教师管理改革
我市把“创新教师管理、建强一体队伍”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县管校聘”改革为支点,同步撬动轮岗交流、支教走教、待遇提升、减负赋能、编制统筹五大环节,形成“人动起来、资源优起来、待遇好起来、负担减下来”的良性循环。如今,全市交流校长教师超6061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比例10%以上。通过深化校长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着力破解部分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难题。
改革推动了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和平衡。我市坚持“市级统筹、县级联动、一县一案”的原则,实施支教走教计划,实现了名师领航、百校结对共建、千名乡村教师受益的目标。近一年来,我市精准选派支教走教教师367人,覆盖7个县(市、区)52个乡镇410所中小学幼儿园。
在待遇提升方面,我市通过优化薪酬体系,稳步巩固和提高教师待遇,同步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试行差别化补助,推动“越往基层,补助越高”政策全面落实。在减负赋能方面,我市建立教育系统发文与教师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核制度,坚决遏制与教育无关的事务进校园,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主业上。
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推动下,梧州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已发生格局性变化。城乡、校际、学段之间的教师资源加速流动,优秀教师“活水”正不断涌向最需要的地方。下一步,我市将纵深推进“县管校聘”2.0版,打造数字化AI教育平台,用科技赋能教师,让他们在岗位上绽放光彩,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梧州样板”。
(李宜嬴 原世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