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余咏凤 麦燕敏)“这封泛黄的家书,是李植华烈士在狱中写给家人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党员李旭富感慨道。近日,在岑溪市归义镇李植华烈士纪念馆内,40多名农村党员围在展柜前,跟随红色讲解员的脚步,认真聆听革命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
这是岑溪市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富矿”,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市以李植华烈士纪念馆、金坡村乡村振兴馆为核心,打造金鸡至金坡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起21个火龙果种植基地、六堡茶园、澳洲坚果示范园等沉浸式现场教学点,构建“一带两馆多点”的立体化红色教育矩阵,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就近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便利条件。
为打破传统教育“单向灌输”模式,岑溪市在290个村(社区)农家书屋设立“红色共享书吧”,结合每月主题党日开展“党员阅读分享”活动,党组织书记带头领读红色书籍,党员们围绕革命故事谈感悟、针对发展难题提建议、结合为民服务办实事,形成“学、讲、议、做”闭环机制。“以前觉得理论离我们很远,现在书吧里既能学党史,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参与热情特别高。”金坡村党员梁全钊说。
宣讲队伍是红色教育落地见效的关键。岑溪市从退役军人、老党员、青年党员、农技人员中遴选32人组建红色宣讲团,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授课+答疑解惑”模式提升宣讲能力。这支队伍既能走进纪念馆讲述党史,也能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业技术,把知识和技能送到党员身边、融入日常工作中。
岑溪市依托“一带两馆多点”红色研学路线,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在清明、“七一”“八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党员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李植华烈士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在金坡村乡村振兴馆,通过实物展览、影像资料展示产业发展成果,激发党员干事热情。
此外,岑溪市将红色文化与本土民俗深度融合,用牛娘戏编排《颂党恩》《茶梅》等11个红色剧目,利用农闲时节在各村巡回演出,让农村党员在熟悉的乡音中感悟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