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西江广西梧州段水域发现一头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全球范围内最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有时也会进入江河,但像这次这样进入到距离海洋300多公里之远的西江,极为罕见。

为保护救护中华白海豚,一场全城合力救助中华白海豚的行动正在展开……

尽最大努力让大海精灵回家

梧州日报记者  蒙敏莹

3月13日下午,西江梧州段滨江学府小区对出江面,几名渔民在专家组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驾驶着6艘渔船,与渔政船只一起,在河道上有序排开并逐渐形成半圆,缓慢地靠近一头中华白海豚,并通过敲击插入水中的铁管,制造出一道“声音屏障”,引导中华白海豚朝着岸边活动。

3月12日,西江梧州段发现中华白海豚后,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白海豚的救助工作,多部门联动,立即出台通告,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暂停航道疏浚、水下爆破等施工……一场全城合力救助中华白海豚的行动正在展开。

3月13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西江水域 。 记者 杨扬 摄

大海精灵游入西江

“3月13日经有关专家的确认,12日在西江梧州段发现的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梧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陈勇佳表示,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经向社会发布公告,要求各界协助有关部门对中华白海豚进行保护,渔政执法巡查也对中华白海豚进行24小时的跟踪、监测。眼下,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各有关人员正在开展救助行动。

中华白海豚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全球范围内最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有时也会进入江河,但像这次这样进入到距离海洋300多公里之远的西江,极为罕见。

“救,必须救!”3月13日上午,西江梧州段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现场会在梧州市的渔政趸船上紧急召开,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北部湾大学、南宁动物园等教授、专家、执法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会同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对这头中华白海豚的救助工作。

“今天早上9时许,我们跟随渔政船只巡航约半个小时后,发现了这头中华白海豚的踪迹,但目前只发现一头中华白海豚在该区域内活动。”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表示,这头中华白海豚应该属于中老年个体,经过长时间的迁移,它的体力正在一点点地消耗,如果不及时救助,其后续情况或不容乐观。因此,对这只大海的精灵进行救助刻不容缓。

救助行动仍在继续

当前,这头中华白海豚所在的水域江面宽度为300多米,水深5米多。江面开阔、水下地形复杂、白海豚活动位置变化不断,种种因素让这场救助行动变得困难重重。

3月13日11时许,专家组现场通过语音连线的方式,咨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汕头大学、厦门渔业中心、广东水产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救助方案。

由于中华白海豚在水下主要依赖回声定位系统来分辨方向、与同伴之间交流、捕食及避险。因此,专家组决定采用“声学驱赶”的方法,将这头中华白海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由救护人员站在安全区域,将其放入特定的担架布里固定好身体,再抬上岸。救援成功后,相关部门将通过专车把它送往南宁动物园作进一步救助。

13日16时30分许,救助工作正在展开。为了确保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市农业农村局联系了对河道情况更为熟悉的渔民参与到中华白海豚救助行动中。救助过程中,虽然救助人员不断调整队形,但中华白海豚一次次地游出了船队的包围范围。随着夜幕降临,为了降低对中华白海豚的刺激,专家组决定先暂停行动,待重新调整救助方案后再对白海豚进行救助。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圆满地完成这次救助任务,让它回到安全的地方。”黄亚焕是参与此次救助行动的渔民之一。据其回忆,1997年,西江梧州段曾出现过中华鲟的身影,此次中华白海豚进入西江水域,一方面体现了珠江禁渔制度实施的成效,也从侧面反映出梧州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水环境良好。

一座处处都是绿色植物的城市,自然会让小生命眷恋。近年来,西江河畔的生态梧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同时,梧州市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投入资金对水源地环境进行整治,收到良好效果,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内陆湿地及候鸟停歇地和越冬地之一,梧州玫瑰湖公园、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白鹭喜爱的栖息地。

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暂停爆破施工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姚蓝婷 通讯员 蒙甲群 梁艳薇)3月12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西江梧州段水域。记者从贵梧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该指挥部接报相关消息后,已指令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整治各施工标段立即暂停爆破施工。

据悉,长洲坝下至界首滩河段为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施工范围所在航段,目前部分滩点正开展爆破、清碴施工。贵梧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接报该消息后,出于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守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令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整治各施工标段立即暂停爆破施工,执行紧急避让措施。此外,施工单位也要求船上施工人员留意观察建设工区及附近作业水域,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的踪迹,第一时间上报。

渔民加紧编织救助渔网

梧州零距离-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张超浩)3月15日,救助西江梧州段水域中华白海豚工作进入第三天。工作人员巡查发现,该白海豚主要在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水域至西江梧州段滨江学府小区对出江面活动。

当天,救助专家组调整了救助方案。一方面,组织救助人员乘船来到白海豚活动水域进行跟踪和观察;另一方面,组织渔民加快编织用于开展救助工作的渔网。

救助专家组成员、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介绍,专家组15日持续对白海豚进行了一天的跟踪和观察,发现它的游动活力较好、呼吸频率也正常,没有表现出特别疲惫的状态。此外,其声呐系统性能状况良好,懂得避让障碍物。但是,也有一些不乐观的情况,白海豚的背部多了一些棕黄色斑块,斑块情况比14日严重,很可能是因其进入淡水区域多天,皮肤受到感染。

陈默还介绍,通过个体识别方法,结合之前的照片,对比观察这头白海豚背鳍、背部等部位,基本确认其和从珠江口进入佛山、肇庆流域的白海豚是同一头。监测显示,这头白海豚,2月21日在珠江口水域活动,3月7日在佛山市附近水域活动,3月9日在肇庆市水域活动,3月12日在梧州市水域活动。

据了解,白海豚在梧州成功救助后,计划安排专车把它送往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作进一步救助。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是广西海洋动物救护能力较强的机构,具有成功救助海洋动物的丰富经验。

白海豚冲网而出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16日,救助西江梧州段水域中华白海豚工作已经进入第四天。经过救助专家组调整救助方案,3月16日,救助人员利用渔民紧急编制的特制渔网,继续对中华白海豚进行救助。但当渔网包围圈逐渐缩小时,白海豚冲网而出。

当天上午,救助人员巡查发现,中华白海豚主要在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水域至市人民医院对出江面活动。上午10时30分许,确定好白海豚的活动水域后,在救助专家组的指导下,渔船、执法快艇等11艘船只达到目标水域后有序排开,负责放渔网的两艘渔船也相互配合,通过人力划船缓缓移动,在不惊扰到白海豚的情况下,将渔网沿着包围圈打开。

“这次救助行动得到了梧州渔民的大力支持,不仅积极参与救助,还在短时间内编制了一张长达约300米、深10米的渔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陈勇佳表示。同时,长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公安等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确保救助行动安全、顺利开展。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多艘船只以白海豚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圈,接下来就要将渔网的两头拉在一起形成封闭,并逐渐收窄包围圈的范围。经过此前的救助经历,渔民和执法人员的配合也更加默契,内围渔船之间相互协作收紧渔网,外围执法船只来回移动,通过拍击水面和马达发动声控制白海豚的活动范围。

12点15分左右,渔网范围已经缩小到较小,就在水上救助人员等待最佳时机时,白海豚突然冲网而出。

“救助行动中,放网、收网的过程都比较顺利,就在我们的救助人员准备下水控制住白海豚的时候,它突然冲网而出。”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说道,当天上午,救助组发现白海豚因为皮肤感染而起的脓包面积还在扩大,健康状况持续下降,这让后续的救助工作不容乐观。下一步,救助组将继续调整的方案,尽最大努力实施救助。

此外,记者了解到,白海豚被成功救助后,将送往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该中心是广西区内海洋动物救护能力较强的机构,其具有丰富的救助海洋动物的经验。

白海豚有疑似捕食行为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17日,经巡查显示,进入西江梧州段的中华白海豚依旧在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活动。专家现场监测发现,白海豚身体皮肤感染现象依然明显,且在江中有疑似捕食行为。为了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专家组决定当天暂时不开展围捕行动,在对白海豚进行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的同时,计划继续优化网具,另一方面也根据白海豚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救助评估。

在3月16日的行动中,尽管救助人员已经全力开展救助行动,但在最后一刻白海豚还是突然冲破渔网,跃出了包围圈。

白海豚皮肤感染扩大活力下降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连日来,进入到西江梧州段的中华白海豚进行救助一事,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为争取尽快成功救助中华白海豚,3月18日,救助组在总结此前中华白海豚救助经验,不断优化救助方案的同时,也组织、增加渔民加快进行新网具编制工作。

由于此前几次救助工作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对此,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已经从广东佛山紧急调来一批新的网具,这批网具较此前使用的网具更结实,目前渔民在赶制网具。

3月18日,记者在梧州渔政趸船上看到,刚从佛山运抵梧州的渔网铺满地板,10名渔民席地而坐加紧编织,“我们要织出一张长约150米、深约6米的渔网。”参加此次救助行动的渔民黄亚焕说,为了加快完成网具编制工作,16日开始,参与渔网编制工作的渔民已增加至11位。

此时,中华白海豚仍然在西江三桥内江附近水域活动,两名专家利用监测设备对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呼吸频率进行监测。据专家介绍,当天,从监测的情况来看,白海豚的皮肤表面感染有扩大的迹象,且其在水面的行为没有前一天活跃。

此前,有网友提出,为什么不能对白海豚使用镇静剂后,再对其进行捕捞。对此,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解释称,因其在水面上活动时间较短暂,且大多数时候其活动区域距离工作人员所在船只较远,这使得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其次,使用镇静剂后,需要一定的镇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白海豚的活动轨迹难以预测,西江水域复杂,若不能及时将其从水中救起,极有可能直接导致白海豚失救而死。

广西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表示,一旦围捕成功,救助组立即对白海豚进行紧急治疗,并通过特殊的运输车将其送到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救治。该中心是目前国内两个养护中华白海豚的机构之一,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具有成功救助中华白海豚经验的机构。另外,根据该头中华白海豚目前的身体状况,难以实现自行恢复,暂不适宜立即放回原栖息地。

中华白海豚已证实死亡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21日,记者从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了解到,经过连续两天多持续搜寻,3月21日6时49分,该救助工作组在梧州市长洲岛内江距离西江三桥300米左右水域发现这头误入西江梧州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尸体。目前,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已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月12日,发现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梧州水域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和我市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渔政、海事、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重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并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救护技术支持。在广西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副研究员陈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志陶,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潜水员、驯养员孔繁铭等专家现场指导,以及国内知名专家的在线帮助下,先后开展4次围捕救助,均未成功。

救助组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难度极高的救助行动。连日来,工作组尽全力救助迷途中华白海豚,但因为水域环境复杂,在内河救助中华白海豚的经验少之又少,救助工作难度非常大。黄祥麟介绍,中华白海豚属于水生哺乳动物,不能用捕捞鱼类方式简单围捕,救助过程中,必须确保它能够顺畅呼吸。而且,中华白海豚是一个体型很大的动物,这头白海豚体长约2.5米,体重约200多公斤,加之这次它进入到距离入海口300多公里的内河,极为罕见,这些都增加了救助难度。

专家介绍,救助中华白海豚所需的网具较大、较深,非常考究,专门用于海洋捕捞的网具其实并不适合救助中华白海豚。“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救助行动,我们一刻也不能多等,救助网具必须靠我们的渔民现场改装制作。”黄祥麟说道。此次中华白海豚救助行动是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的一次救助行动。每一次救助过程都有完整的行动方案,特别是在救助工作初期,工作组迅速联系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救助方案进行研讨。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及时与专家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调整,确保每一次救助行动更加科学、谨慎。救助过程中,我市有关单位全力支持配合、做好服务保障,为救助这头中华白海豚付出了艰辛努力。

但由于中华白海豚进入淡水水域时间过长,背部体表的皮肤感染现象明显,出现脓包且面积不断扩大,专家组判断其健康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3月19日7时许,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在该海豚活动主要水域巡查时未发现其踪迹,救助工作组随即扩大巡查范围,向渔民咨询有关情况,迅速增派4艘巡查船沿江上下游进行全面搜寻,并商请上下游渔业渔政部门共同开展搜寻工作。

“3月21日6时左右,我们与执法人员沿西江内江的两岸开展巡查,6时49分在西江三桥附近发现了这头中华白海豚。”黄祥麟研究员表示,随即,巡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捕捞,将其运回渔政趸船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月21日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梧州渔政趸船时看到,救助工作组正在对中华白海豚尸体进行善后处理。据介绍,在发现中华白海豚尸体后,救助工作组8时45分已将尸体运回到梧州渔政趸船。接报后,市委书记全桂寿、市长钟畅姿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如实客观、精准科学、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从进入内河到整个救助行动过程中,救援工作组连续跟踪,留下较完整记录,这对于我们在开展鲸豚类研究以及鲸豚类救助工作经验积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祥麟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此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更完善的救助预案,为今后发生类似事情开展救助行动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大幅缩短救助时间。

据了解,目前,中华白海豚具体死因仍需进行病理解剖才能做进一步判断。黄祥麟表示,为了对这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情况有更精确判断,专家组将尽快在梧州对其进行解剖,之后将制作成标本以作科普使用。

尽最大努力让大海精灵回家

梧州日报记者  蒙敏莹

3月13日下午,西江梧州段滨江学府小区对出江面,几名渔民在专家组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驾驶着6艘渔船,与渔政船只一起,在河道上有序排开并逐渐形成半圆,缓慢地靠近一头中华白海豚,并通过敲击插入水中的铁管,制造出一道“声音屏障”,引导中华白海豚朝着岸边活动。

3月12日,西江梧州段发现中华白海豚后,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白海豚的救助工作,多部门联动,立即出台通告,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暂停航道疏浚、水下爆破等施工……一场全城合力救助中华白海豚的行动正在展开。

3月13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西江水域 。 记者 杨扬 摄

大海精灵游入西江

“3月13日经有关专家的确认,12日在西江梧州段发现的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梧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长陈勇佳表示,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经向社会发布公告,要求各界协助有关部门对中华白海豚进行保护,渔政执法巡查也对中华白海豚进行24小时的跟踪、监测。眼下,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各有关人员正在开展救助行动。

中华白海豚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也是全球范围内最濒危的一类海洋哺乳动物。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有时也会进入江河,但像这次这样进入到距离海洋300多公里之远的西江,极为罕见。

“救,必须救!”3月13日上午,西江梧州段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现场会在梧州市的渔政趸船上紧急召开,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北部湾大学、南宁动物园等教授、专家、执法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会同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对这头中华白海豚的救助工作。

“今天早上9时许,我们跟随渔政船只巡航约半个小时后,发现了这头中华白海豚的踪迹,但目前只发现一头中华白海豚在该区域内活动。”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表示,这头中华白海豚应该属于中老年个体,经过长时间的迁移,它的体力正在一点点地消耗,如果不及时救助,其后续情况或不容乐观。因此,对这只大海的精灵进行救助刻不容缓。

救助行动仍在继续

当前,这头中华白海豚所在的水域江面宽度为300多米,水深5米多。江面开阔、水下地形复杂、白海豚活动位置变化不断,种种因素让这场救助行动变得困难重重。

3月13日11时许,专家组现场通过语音连线的方式,咨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汕头大学、厦门渔业中心、广东水产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救助方案。

由于中华白海豚在水下主要依赖回声定位系统来分辨方向、与同伴之间交流、捕食及避险。因此,专家组决定采用“声学驱赶”的方法,将这头中华白海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由救护人员站在安全区域,将其放入特定的担架布里固定好身体,再抬上岸。救援成功后,相关部门将通过专车把它送往南宁动物园作进一步救助。

13日16时30分许,救助工作正在展开。为了确保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市农业农村局联系了对河道情况更为熟悉的渔民参与到中华白海豚救助行动中。救助过程中,虽然救助人员不断调整队形,但中华白海豚一次次地游出了船队的包围范围。随着夜幕降临,为了降低对中华白海豚的刺激,专家组决定先暂停行动,待重新调整救助方案后再对白海豚进行救助。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圆满地完成这次救助任务,让它回到安全的地方。”黄亚焕是参与此次救助行动的渔民之一。据其回忆,1997年,西江梧州段曾出现过中华鲟的身影,此次中华白海豚进入西江水域,一方面体现了珠江禁渔制度实施的成效,也从侧面反映出梧州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水环境良好。

一座处处都是绿色植物的城市,自然会让小生命眷恋。近年来,西江河畔的生态梧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面。同时,梧州市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投入资金对水源地环境进行整治,收到良好效果,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内陆湿地及候鸟停歇地和越冬地之一,梧州玫瑰湖公园、苍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白鹭喜爱的栖息地。

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暂停爆破施工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姚蓝婷 通讯员 蒙甲群 梁艳薇)3月12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西江梧州段水域。记者从贵梧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该指挥部接报相关消息后,已指令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整治各施工标段立即暂停爆破施工。

据悉,长洲坝下至界首滩河段为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施工范围所在航段,目前部分滩点正开展爆破、清碴施工。贵梧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接报该消息后,出于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守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令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整治各施工标段立即暂停爆破施工,执行紧急避让措施。此外,施工单位也要求船上施工人员留意观察建设工区及附近作业水域,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的踪迹,第一时间上报。

渔民加紧编织救助渔网

梧州零距离-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张超浩)3月15日,救助西江梧州段水域中华白海豚工作进入第三天。工作人员巡查发现,该白海豚主要在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水域至西江梧州段滨江学府小区对出江面活动。

当天,救助专家组调整了救助方案。一方面,组织救助人员乘船来到白海豚活动水域进行跟踪和观察;另一方面,组织渔民加快编织用于开展救助工作的渔网。

救助专家组成员、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介绍,专家组15日持续对白海豚进行了一天的跟踪和观察,发现它的游动活力较好、呼吸频率也正常,没有表现出特别疲惫的状态。此外,其声呐系统性能状况良好,懂得避让障碍物。但是,也有一些不乐观的情况,白海豚的背部多了一些棕黄色斑块,斑块情况比14日严重,很可能是因其进入淡水区域多天,皮肤受到感染。

陈默还介绍,通过个体识别方法,结合之前的照片,对比观察这头白海豚背鳍、背部等部位,基本确认其和从珠江口进入佛山、肇庆流域的白海豚是同一头。监测显示,这头白海豚,2月21日在珠江口水域活动,3月7日在佛山市附近水域活动,3月9日在肇庆市水域活动,3月12日在梧州市水域活动。

据了解,白海豚在梧州成功救助后,计划安排专车把它送往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作进一步救助。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是广西海洋动物救护能力较强的机构,具有成功救助海洋动物的丰富经验。

白海豚冲网而出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16日,救助西江梧州段水域中华白海豚工作已经进入第四天。经过救助专家组调整救助方案,3月16日,救助人员利用渔民紧急编制的特制渔网,继续对中华白海豚进行救助。但当渔网包围圈逐渐缩小时,白海豚冲网而出。

当天上午,救助人员巡查发现,中华白海豚主要在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水域至市人民医院对出江面活动。上午10时30分许,确定好白海豚的活动水域后,在救助专家组的指导下,渔船、执法快艇等11艘船只达到目标水域后有序排开,负责放渔网的两艘渔船也相互配合,通过人力划船缓缓移动,在不惊扰到白海豚的情况下,将渔网沿着包围圈打开。

“这次救助行动得到了梧州渔民的大力支持,不仅积极参与救助,还在短时间内编制了一张长达约300米、深10米的渔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陈勇佳表示。同时,长洲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公安等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确保救助行动安全、顺利开展。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努力,多艘船只以白海豚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圈,接下来就要将渔网的两头拉在一起形成封闭,并逐渐收窄包围圈的范围。经过此前的救助经历,渔民和执法人员的配合也更加默契,内围渔船之间相互协作收紧渔网,外围执法船只来回移动,通过拍击水面和马达发动声控制白海豚的活动范围。

12点15分左右,渔网范围已经缩小到较小,就在水上救助人员等待最佳时机时,白海豚突然冲网而出。

“救助行动中,放网、收网的过程都比较顺利,就在我们的救助人员准备下水控制住白海豚的时候,它突然冲网而出。”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说道,当天上午,救助组发现白海豚因为皮肤感染而起的脓包面积还在扩大,健康状况持续下降,这让后续的救助工作不容乐观。下一步,救助组将继续调整的方案,尽最大努力实施救助。

此外,记者了解到,白海豚被成功救助后,将送往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该中心是广西区内海洋动物救护能力较强的机构,其具有丰富的救助海洋动物的经验。

白海豚有疑似捕食行为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17日,经巡查显示,进入西江梧州段的中华白海豚依旧在长洲水利枢纽内江西江三桥附近活动。专家现场监测发现,白海豚身体皮肤感染现象依然明显,且在江中有疑似捕食行为。为了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精神上和身体上的伤害,专家组决定当天暂时不开展围捕行动,在对白海豚进行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的同时,计划继续优化网具,另一方面也根据白海豚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救助评估。

在3月16日的行动中,尽管救助人员已经全力开展救助行动,但在最后一刻白海豚还是突然冲破渔网,跃出了包围圈。

白海豚皮肤感染扩大活力下降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连日来,进入到西江梧州段的中华白海豚进行救助一事,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为争取尽快成功救助中华白海豚,3月18日,救助组在总结此前中华白海豚救助经验,不断优化救助方案的同时,也组织、增加渔民加快进行新网具编制工作。

由于此前几次救助工作的效果都不太理想,对此,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已经从广东佛山紧急调来一批新的网具,这批网具较此前使用的网具更结实,目前渔民在赶制网具。

3月18日,记者在梧州渔政趸船上看到,刚从佛山运抵梧州的渔网铺满地板,10名渔民席地而坐加紧编织,“我们要织出一张长约150米、深约6米的渔网。”参加此次救助行动的渔民黄亚焕说,为了加快完成网具编制工作,16日开始,参与渔网编制工作的渔民已增加至11位。

此时,中华白海豚仍然在西江三桥内江附近水域活动,两名专家利用监测设备对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呼吸频率进行监测。据专家介绍,当天,从监测的情况来看,白海豚的皮肤表面感染有扩大的迹象,且其在水面的行为没有前一天活跃。

此前,有网友提出,为什么不能对白海豚使用镇静剂后,再对其进行捕捞。对此,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解释称,因其在水面上活动时间较短暂,且大多数时候其活动区域距离工作人员所在船只较远,这使得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其次,使用镇静剂后,需要一定的镇静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白海豚的活动轨迹难以预测,西江水域复杂,若不能及时将其从水中救起,极有可能直接导致白海豚失救而死。

广西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表示,一旦围捕成功,救助组立即对白海豚进行紧急治疗,并通过特殊的运输车将其送到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救治。该中心是目前国内两个养护中华白海豚的机构之一,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具有成功救助中华白海豚经验的机构。另外,根据该头中华白海豚目前的身体状况,难以实现自行恢复,暂不适宜立即放回原栖息地。

中华白海豚已证实死亡

梧州零距离网-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蒙敏莹)3月21日,记者从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了解到,经过连续两天多持续搜寻,3月21日6时49分,该救助工作组在梧州市长洲岛内江距离西江三桥300米左右水域发现这头误入西江梧州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尸体。目前,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已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月12日,发现中华白海豚误入西江梧州水域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和我市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农业、渔政、海事、交通运输等部门,采取重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并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救护技术支持。在广西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吴海萍,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黄祥麟、副研究员陈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王志陶,南宁海洋动物救护中心潜水员、驯养员孔繁铭等专家现场指导,以及国内知名专家的在线帮助下,先后开展4次围捕救助,均未成功。

救助组专家表示,这是一次难度极高的救助行动。连日来,工作组尽全力救助迷途中华白海豚,但因为水域环境复杂,在内河救助中华白海豚的经验少之又少,救助工作难度非常大。黄祥麟介绍,中华白海豚属于水生哺乳动物,不能用捕捞鱼类方式简单围捕,救助过程中,必须确保它能够顺畅呼吸。而且,中华白海豚是一个体型很大的动物,这头白海豚体长约2.5米,体重约200多公斤,加之这次它进入到距离入海口300多公里的内河,极为罕见,这些都增加了救助难度。

专家介绍,救助中华白海豚所需的网具较大、较深,非常考究,专门用于海洋捕捞的网具其实并不适合救助中华白海豚。“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救助行动,我们一刻也不能多等,救助网具必须靠我们的渔民现场改装制作。”黄祥麟说道。此次中华白海豚救助行动是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的一次救助行动。每一次救助过程都有完整的行动方案,特别是在救助工作初期,工作组迅速联系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救助方案进行研讨。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及时与专家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调整,确保每一次救助行动更加科学、谨慎。救助过程中,我市有关单位全力支持配合、做好服务保障,为救助这头中华白海豚付出了艰辛努力。

但由于中华白海豚进入淡水水域时间过长,背部体表的皮肤感染现象明显,出现脓包且面积不断扩大,专家组判断其健康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3月19日7时许,西江梧州水域中华白海豚救助工作组在该海豚活动主要水域巡查时未发现其踪迹,救助工作组随即扩大巡查范围,向渔民咨询有关情况,迅速增派4艘巡查船沿江上下游进行全面搜寻,并商请上下游渔业渔政部门共同开展搜寻工作。

“3月21日6时左右,我们与执法人员沿西江内江的两岸开展巡查,6时49分在西江三桥附近发现了这头中华白海豚。”黄祥麟研究员表示,随即,巡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捕捞,将其运回渔政趸船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3月21日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梧州渔政趸船时看到,救助工作组正在对中华白海豚尸体进行善后处理。据介绍,在发现中华白海豚尸体后,救助工作组8时45分已将尸体运回到梧州渔政趸船。接报后,市委书记全桂寿、市长钟畅姿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全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如实客观、精准科学、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从进入内河到整个救助行动过程中,救援工作组连续跟踪,留下较完整记录,这对于我们在开展鲸豚类研究以及鲸豚类救助工作经验积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黄祥麟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此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更完善的救助预案,为今后发生类似事情开展救助行动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大幅缩短救助时间。

据了解,目前,中华白海豚具体死因仍需进行病理解剖才能做进一步判断。黄祥麟表示,为了对这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情况有更精确判断,专家组将尽快在梧州对其进行解剖,之后将制作成标本以作科普使用。

西江梧州段水域出现疑似中华白海豚
3月12日
专家确认,该中华白海豚为中老年阶段,需要救助
3月13日
持续救助,专家组调整救助方案
3月15日
关键时刻,中华白海豚冲破网具逃脱
3月16日
皮肤感染,中华白海豚有疑似捕食行为
3月17日
择机救助,紧急调集材料扩织网具
3月18日
紧急搜索,中华白海豚"失联"
3月19日
无比痛心!误闯西江的中华白海豚离我们而去
3月21日
<
>

版权所有:梧州日报社 | 桂ICP备08001990号 桂公网安备:45040502000002号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