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美食  旅游  投票  ENGLISH  
 
 
 
 

    10月10日,蓝天幸福颐养院院长佘婉冰,利用午休时间来到红岭小区,探望她们的其中一位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陈素珍老人,应她的要求,为她买了一个新拖把。

    78岁的陈素珍是一名低保户,经由社区推荐,享受了政府居家养老服务的优惠,平日里由蓝天幸福颐养院负责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 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胃溃疡,又家住8楼,她除了去诊所看病,平日很少出门。看到佘婉冰又来看她,陈婆婆很高兴,说虽然病着但也有了精神,还滔滔不绝地拉起了家常。

    陈素珍说,她每个月领350元的低保金,房租就用去了200元,随她同住的养子没有工作,在未得到居家养老服务之前,她和养子仅靠余下的150元生活,“有钱开饭,就无钱看病。”陈素珍说,他们在小区空地内种了点青菜、花生补充伙食,为了省钱,家里只能烧煤。

    “多得佘院长的照顾,我才能过上一点好日子。”陈婆婆口中的“好日子”,也就是在居家养老的帮助下保障了两人的温饱问题。

    居家养老,是一种在争议中摸索前行的养老模式的创新。梧州从2010起启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2012年已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4个。然而,运营一年后,目前只有位于新兴二路的蓝天幸福颐养院还在继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他站点大多已经停止运作。这是为何?原本方兴未艾的居家养老服务,究竟遭遇了什么?

 
 

    近日,记者与仍在坚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蓝天幸福颐养院工作人员一起,探访了部分服务对象,近距离接触“居家养老”。

    佘婉冰说,由蓝天幸福颐养院负责照料的,在红岭小区还有两户人家,包括一对老夫妇、和一户孩子患地中海贫血的家庭。佘婉冰和搭档每隔几天就送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门,和他们聊聊天,并根据实际情况帮他们做清洁、剪头发。由于前一天,她才去看过他们,当天便不再上门了。

    探访陈素珍后,佘婉冰又匆匆来到京梧新苑与搭档周艳坤汇合,一起探访居住在这里的独居老人黄四妹。相比陈素珍,黄四妹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其养女在外地定居,亲妹亦年事已高,90多岁的她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生活。佘婉冰曾建议黄四妹搬到颐养院居住,便于照料,但黄四妹不愿意:“哪里都没有家里好。”

    记者随佘婉冰来到时,黄婆婆正在和自己玩飞行棋。当天,碰巧黄四妹的养女、亲妹前来探望,屋内难得热闹起来。黄四妹很高兴,不断念叨着“好,好,多谢佘院长,多谢小周。”周艳坤告诉记者,黄四妹的耳朵不好使,所以大家在谈论什么,她其实听不清楚,但她喜欢热闹,喜欢和人聊天,但由于行动不便,所住的地方邻里互不交流,因此陪黄婆婆聊天也是她的工作之一。

    佘婉冰告诉记者,颐养院以前试过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但饭菜口味、送餐时间等多方面难以与老人相适应,于是改为帮买菜、买米油或者其他日用品,“上门陪聊”也是她们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

 
 

    梧州,在广西各地市中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市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2%,其中,市区老龄人口约为14.5%。如何养老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借鉴国内其他地方的优秀经验,梧州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养老模式,于是“居家养老”应运而生。

    所谓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记者分别从长洲区、万秀区民政局了解到,2011年至2012年期间,两个城区共有5间颐养院、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先后与所属管的区民政局签订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承诺向所属区域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费用由市财政和城区财政共同承担。

    记者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书》上看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包括“三无”老人、60岁以上独居或随残疾子女生活的低保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服务的项目分三大类,包括送餐、理发和日间托管(包两至三餐及午休和接送)。

    据万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曾在万秀区颐养院设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直至没有经费支持便停止。而位于西环的欣桦颐养院则曾开展过上门送餐、清洁等居家服务,但该院负责人透露,自从2011年与民政局签订合同之后,颐养院只收到一次5000元的拨款,2012年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是颐养院在垫钱维持,因此在2012年底颐养院就决定停止这项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两个城区内挂牌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大部分未能提供上述的服务,这些服务站点要么是“老年人康乐中心”的升级版,要么因经费和人力不足仍在“努力建设”中,实实在在提供过居家养老服务的站点并不多,能够坚持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

    只有位于新兴二路的蓝天幸福颐养院继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而且费用也是该院自行垫支。

    而为何政府部门会停止相关的经费拨付?记者采访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获悉,由于涉及到市财政及城区财政的经费预算,在没有理顺各方面关系的情况下,大家都不愿意拿出这笔钱。

 
 

    没有经费,为何蓝天幸福颐养院能够坚持下来?

    “他们都是很困难的,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吧。”蓝天幸福颐养院院长佘婉冰说,随着对帮扶对象了解的加深,就越不忍心停止这项服务。上级经费停止后,佘婉冰与主管部门的领导商量过,决定由颐养院先行垫支服务费用,待上级经费到来后再填补。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佘婉冰认为居家养老模式在梧州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值得推广和完善,以后不仅可以由政府购买服务,有条件的老年人也可自行购买服务。因此,她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仅有的一点“香火”延续下去。

    据佘婉冰介绍,蓝天幸福颐养院从2012年起为17名符合条件的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期间2名长者过世,如今还有15名长者受惠。由于人手和经费有限,上门服务的工作大都是由佘婉冰与院内的护士周艳坤利用工作之余的空档时间去做,“每天当颐养院的工作告一段落,就去探访一两名长者。”佘婉冰说他们尽量做到两次服务之间的时间不超过三天。

    曾在两广社区运作居家养老服务的红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萍也认为该服务模式在梧州有一定的市场,如果能推广开去,可以帮助许多在照顾老人生活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庭减轻负担,让更多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佘婉冰则认为,相比要重新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和招聘专业人士的社区等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专业养老机构有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哪里都没有家好”,这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声。正是这个传统观念的“诱导”,使得许多独居老人都不愿意入住老人院。而另一方面市内大部分养老院的软硬件不完善,也不能令长者放心。正因为如此,居家养老服务的出现,不仅能够实际解决部分养老需求,还得到了许多老人的接受和喜爱。

 
 

    然而,目前在财政经费停止拨付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服务如何才能在梧州落地生根?

    市民政局和城区民政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均认为居家养老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也同时表示,如果没有上级经费支持,这项服务也只能暂且搁置。

    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是否能够依靠社会的力量,或者由个人出资购买服务?“养老院、福利院本来就有很多方面需要社会捐助,僧多粥少,居家养老服务要争取爱心单位、企业的支持,不是那么容易。”市内一名福利院的负责人如是说。

    对此,佘婉冰也没有把握,毕竟居家养老服务在梧州刚刚起步,许多方面都不完善,关注度也不大,甚至许多老年人对这项养老模式都不了解。佘婉冰还记得,当他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第一次上门服务时,群众就对这类“免费”的养老模式表示质疑,婉拒了服务队的帮助,“如果涉及‘有偿’服务,群众的要求会更高。”

    佘婉冰说,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如何令服务对象满意,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如何建立互相尊重、信任的关系,他们也是一边实践一边摸索。除了在集结财力人力上伤脑筋,在给每个服务对象制定专属的照料方案上也得花心思。有的长者需要日常照料,有的需要医疗护理,有的只需要精神慰藉,每个服务对象的需求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对服务者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要求都比较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要开展专业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组织,几乎不可能。

    佘婉冰曾设想,给每个服务对象配一个手机,时刻关注需求,实时联系,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单靠颐养院的力量,维持居家养老这项服务都成困难,日后的发展,谁也不敢去想。

    记者翻查有关资料了解到,我市于2012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梧州计划构建“9073”养老新格局。即让全市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照顾实现居家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可见,居家养老已经纳入了政府的养老规划。但是,如何在目前居家养老已经停滞不前的状况下,再重新动起这盘棋,仍有待政府部门拿出更大的决心和魄力。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 零距离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