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安全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也是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和保障。随着消费升级提速,以及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出现,消费安全也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市市场监管部门凝聚合力,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强力改善和创优消费环境。
去年以来,组织围绕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反不正当竞争、特种设备等关系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开展食品安全“守查保”行动、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等100余项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与“基因检测”、投资理财、养老服务等产品相关的虚假宣传行为案件3件;核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委托的涉嫌垄断线索4条;累计排查燃气具销售企业1320家次,查处缴获并销毁2300多个不合格的“瓶灶管阀”;排查整治5300多处“三品一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震慑了消费安全违法行为。我市打击养老诈骗专项典型案例在央视播出,办理的“屡禁不止、屡罚不改”某公司“列严”案件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查处的经营非法添加麻黄碱凉茶系列案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挂牌,黄某团伙经营非法添加西地那非的蜜丸案等11个案例获自治区挂牌督办并被评为典型案例。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成立行刑衔接检验实验室,在办案执法协作迈出新步伐。突出检验检测技术有力支撑作用,逐步建成市场监管行刑衔接实体化网络,两部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关支持、密切配合、无缝衔接的协调联动格局,实现“双促进、双丰收”。其中,联合查办的“鸭肉制品冒充牛羊肉案”被《中国消费者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引起群众热烈反响。
进一步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协同配合,建立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我市印发《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梧州市人民检察院 梧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关于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纠纷化解、诉调对接等工作。去年,我市以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依据,积极推进消费维权公益民事诉讼,以司法途径拓展了维权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