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云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的各方面都需要有人来实施,更需要人才来创新发展。只有汇集各方面人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一批政治强、素质好、懂农村、爱农业、会技术的人才,充实到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播、组织建设之中,才能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三项措施,激活人才一池春水,将乡村振兴抓出成效。
利用“乡情平台”,把在外人才请回来
要坚持把选好“带头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广泛摸排,通过感召、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动员,挖掘培养找到民间“土专家”,地方政府通过挖掘规范培养,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队伍中的一员,通过他们传递正能量,聚力乡风文明。通过层层选拔在外优秀人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或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紧盯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专业技术人才、在外工作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这四类人,收集、梳理掌握基本情况,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和村级后备力量人才数据库。充分利用清明节、中秋节和春节,组织开展“我与家乡共发展”座谈会,了解人才在外工作情况,宣传镇、村发展情况,动员他们返乡创业就业。对于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用地审批、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一条龙式”服务。为真正想回乡创业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带动更多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向农村流动,在广大乡村掀起创业兴业的热潮,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的同时,又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利用“培育平台”,把乡土人才激活起来
抓好乡土“领头雁”的培训。对于乡土人才队伍,要通过专项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为民服务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和领导带队能力,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下的新挑战。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大多身怀一技之长,要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原则,通过外派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大力从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和返乡创业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中优选培育对象,依托市、县等资源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培训。整合县、乡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资源,结合各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打造特色农业技术服务队,为本地主导产业提供专业精准指导。邀请市、县农业技术专家等到产业基地开展理论和现场教学。
利用“服务平台”,把优秀人才留下来
引得进是前提,留得住是关键。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为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沃土,栽好人才栖息的梧桐树,让“凤凰”不仅愿意来,来了还不想走。县、镇(乡)、村要将服务放在重要突出位置,让返乡就业创业、回报家乡的人更有信心。要积极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土地流转、贷款等方面问题。县、镇(乡)、村政务服务中心要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窗口,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合作社注册等服务。建立青年创业就业资金会,为返乡大学毕业生、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动员优秀乡土人才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推荐为乡镇领导干部。同时,要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精品果蔬、食用菌、茶叶、乡村旅游等核心主导产业,形成新发展格局。
抓好人才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地方政府要持续用家乡情感吸引返乡人,同时也要用真心实意留住返乡人,才能形成乡村吸引人才,人才建设乡村的连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