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宋楚茵
俗话说,无粽不成年。1月24日,记者走进市民黎静华的家里,看到她和好友申克捷、李雪萍围坐一起包粽子的场景,可谓热闹非凡。包粽子、煮粽子、品粽子……满屋子都是大肉粽飘香的味道。
“这些粽叶比较硬挺,包粽子的时候不够服帖的话会容易漏米变形变味。来,我们先清洗粽叶,待会要放到煲里煮一下。”黎静华拉着两个好友到厨房里忙活起来。
“往年为了能用上新鲜的粽叶,也就是冬叶,我们几个好友还会提前到苍梧县梨埠镇的山上,一边爬山一边采摘,非常有趣。”黎静华说。洗完粽叶,放进煲里煮大概20分钟后,掀起锅盖,满屋子都是冬叶的香味。她拿起一片粽叶折一折,确认够软了,便喊一声:“可以开始包粽子啦!”
于是,他们的“战场”又转到了饭厅,把一盆盆绿豆、猪肉、糯米、粽叶端到饭桌上,然后摆上棉线、剪刀等工具。
“梧州人喜欢吃鲜肉大粽,所以我们买的都是肥瘦相间的猪肉,用料酒、五香粉、酱油等调料提前腌制一个晚上,让猪肉充分腌制入味。”
“绿豆买脱皮的,就能节省浸泡时间了。”
“糯米需要煮的时间比较久,也得提前浸泡几个小时。”
……
大家兴高采烈地围站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交流技巧。只见他们把三四张粽叶交叠平铺,放入一层糯米,再铺上一层绿豆、放入腌好的猪肉,接着再铺上绿豆和糯米,覆盖上一张粽叶后便开始麻利地扎粽子了。
“包粽子的步骤虽多,但我们希望能够延续传统习俗,守住传统的‘春节味道’。”李雪萍看着手中的粽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梧州人心中,这粽香就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