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4月03日

亲情守望

无尽的爱和温暖

李翠琼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有一阵子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脾气柔和,极少动怒,呵呵的笑声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那些年在乡下,父亲是脊背向上生活的。

每天一大早,他就爬起来,在一块块水田里,站出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高大身影。大地村子,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父亲日复一日地站在焦灼的日头下,看着金黄的谷子区分着季节的更替,他自己也像是一棵年年向上生长的植物,日渐变得坚韧、沉稳。

在我出生之前,父亲就开始在大地河两岸种植水稻,种植五谷杂粮,了解植物的性格。并且,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他也掌握了一种更为温顺和稳妥的生长姿势,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的几个儿女挥洒汗水。

一年四季的耕种,对于父亲,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田里的庄稼一天天生长:发芽、幼苗、返青、抽穗、浪花、灌浆,乃至长出金黄的谷子,长时间抵御着无数的风霜,给我们送来温暖,让我们得以果腹。从秧苗下田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它们,呵护它们生长。在与土地相处的日子,父亲也像稻谷一样,天天快乐向上。然而,沧海桑田。有一年,一场罕见的大冰雹、大暴雨降临,迅猛的大地河水淹没了村庄的植物和稻谷,辛苦了大半年的父亲瞬间傻眼了!在庄稼颗粒无收的日子,深受大自然打击的父亲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又养起了蜜蜂,东一个地方,西一个山旮旯,忙碌不停。

此后,被太阳晒得肤色暗黄的父亲,依旧保持着对土地的热爱与眷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父亲一边饲养蜜蜂,一边扛着锄头,挑着一筐又一筐竹子的根部,用一种原始笨拙的方法,开始了他的种竹护田工作。让自己,也让稻田成为了一种令人喜悦的蓬勃向上的生长。

父亲除了种稻谷,还种五谷杂粮。母亲年轻健在的日子,父亲一直跟随在母亲的身后,到处开荒种植:红薯、大薯、花生、黄豆、黑豆、扁豆、绿豆、高粱、玉米、赤小豆、蚕豆……只要能吃的,有营养的,都开荒去种。所有的这些——不管是向上生长,还是向下生长的庄稼,在数不清的日子里,父亲总是和母亲一道携手同行,以一种脊背向上的姿态,支撑着我们的家。家中几个孩子正长身体,用母亲的话说“正是当吃当大的时候”,每天都少不了各种杂粮。

令人至今都难以忘怀的是,父亲在一个叫汶冲督的地方,开荒种植红薯和大薯。那块地大约有一亩,父亲用了大半天时间铲除荒草,用了五六天的时间翻地、碎土、去荒草杂根、烧泥粪,开坎种植……在帮忙时,有好多次,我都累得不愿意动了,但父亲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着。

一块地种完,又是下一块地的开始。小时候,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家种植的土地,我几乎都数不过来。在那些粮食奇缺的年代,父亲就像着了魔似的,让土地,让种植,成为了他生活中最重要,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植物向上生长的日子,父亲却累弯了腰。那些年,每到收获的季节,箩筐最大,分量最重的那一担,一定是父亲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风里雨里,父亲一直无怨无悔地为这个家付出他的所有。

在父亲七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生活变得暗淡起来。尤其是在母亲病重的那些日子,父亲总是在母亲的房门外走来走去,走来走去,一天走好几趟,有时还莫名其妙地喃喃自语……有一回,我实在看不过眼了,就向父亲说了几句重话:“您是一家之主,老叹气干什么?老在门外走来走去干什么?您得想想办法啊!您关心妈妈,就进去给她端一杯水,和她聊聊天呀……”父亲听了,没有看我,只是低着头,一直不停地叹气。他特别伤感地说:“想不出办法了,想不出,只怕这一回挺不过去了……”

2015年年底,母亲走了。

现如今,父亲也不在了。在生活中,父亲虽然很平凡,平凡得应该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住他。然而,他却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和温暖。

--> 2025-04-03 李翠琼 亲情守望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5941.html 1 无尽的爱和温暖 /enpproperty-->